2010年5月31日

Firefox 4 將有個全新的網頁檢視器

下個主要版本的 Firefox 中,將會提供網頁開發者們新的網頁檢視器(Web Inspector,暫譯)工具。

目前這只是個簡單的小工具(可從「工具」選單中啟動),讓使用者可以瀏覽目前頁面的結構(DOM,Document Object Model),辨識目前顯示的元素為何,以利網頁開發者們除錯。



不過,依照 Mozilla Wiki,這個工具將會發展成一款更強大的工具,包含了尺規、樣式顯示器、檢色器、屬性瀏覽……等功能。不過這個工具是精簡導向,不以取代受網頁設計者歡迎,功能強大的 Firebug 擴充套件為目標。下圖是今年稍早所提出的設計概念圖(mockup)。

Web Inspector mockup

有些人可能還記得,早期的 Firefox 包含了功能類似的 DOM 檢視工具,但是在開發 Firefox 3 時,由於這個功能被認為太過技術性,大多數使用者用不上而被移除,獨立成為 DOM Inspector 套件。

為什麼要改變這個決定呢?Mozilla 領導網頁檢視器開發的 Rob Cambell 在他的 Blog 中回應:「這幾年事情變化很大,現在每一款瀏覽器都內建開發工具。使用者如果想要,還是可以安裝 DOMi 或 Firebug 之類的套件。我們不認為 DOM 檢視器適合被納入瀏覽器……我們並不是撤回原本的決定,而是決定採用不同的作法。」

原文 - CQD 翻譯 - Irvin 校對

2010年5月28日

Mozilla 暨其他公司發表以 VP8 為基礎的開放格式專案 WebM

WebM logo

Mozilla、Google、Opera、Adobe 以及其他公司發佈了 WebM,網路用影音格式的開放媒體專案。雖不意外,但仍將成為本年度開放網路上最重要的議題。

WebM 使用了今年稍早 Google 合併 On2 Technologies 時取得的 VP8 技術,這是一種有效率的影片編碼格式,以 BSD 條款授權;音效方面使用 Vorbis 編碼;並以 Matroska 的一個子集合作為封裝格式(container)。

讓人驚訝的是,瀏覽器供應商都已備妥支援 WebM 的開發版,你現在就可以取得 OperaFirefox、和 Chromium 支援 WebM 的開發中版本。

內容方面,Youtube 已經提供一百二十萬個 WebM 格式的影片,可透過調整網址來觀看,Google 也宣佈他們會將 Youtube 上的所有影片轉檔成 WebM 格式。

FFmpeg、 DirectShow、以及 VP8 SDK,是目前用來編碼及製作支援 WebM 的應用程式的幾項選擇,WebM Tools 頁面另有提到數個商用解決方案。這個規格已被標註為成品,所以開發者可以有信心的依據該網站的指引開始動手了。

Miro Converter 2 screen shot

Participatory Culture Foundation 稍早也釋出了無敵簡單的新版 Miro Video Converter,可以將幾乎所有的影片格式轉檔成 Theora 及 WebM。除了開放格式外,另外還支援 MP4,並且內建 iPod、iPod Touch、PSP、Android、iPad 以及許多手機的編碼設定檔。

原文 12 - Joseph_123Irvin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0年5月20日

Breaking: Download Firefox nightly and try WebM!

如果你是個關心網路影音發展的開發者,那麼快去下載今天的 Firefox WebM nightly Builds 吧。

方才在 Google I/O 上,Google 終於確實做了大家期待他做的事情:開放 OGG Theora 的同門師弟「VP8」的編碼專利,成立 WebM 專案。目前有包括 Mozilla、Opera 以及想當然爾會相挺 Google 的一些軟硬體廠商為這項計畫站台,這很可能一舉終結目前 HTML 5 中 VIDEO 標籤的編碼大戰。



YouTube 已經開始提供 WebM 的 HTML5 版,首先以支援 WebM 的瀏覽器(例如剛剛請你快點去下載的 Firefox nightly trunk)開啟 www.youtube.com/html5 點選「Join HTML5 Beta」,搜尋影片的時候在網址後加上「&webm=1」即可。目前我還沒辦法測出來,但相信很快就可以玩玩。接下來等 WebM 的硬解晶片上場,我想這場小戰役就可以宣告終結了。財大氣粗有財大氣粗的玩法,看過富豪刑事的人一定很了解啊!


source: http://genta63034.exblog.jp/2922270/

不過還是真的要說句感謝咕狗大神,總算我們可以確保網路持續開放。

φ 撰文:BobChao,原文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版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