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8日

Amp Your Firefox 競賽遺珠獎

Amp Your Firefox 競賽上個月剛落幕,我們也公布了分組優勝者以及總冠軍。但其實有不少作品,不提一下實在是對不起大家。

以下附加元件,我們覺得應該頒發一個遺珠獎之類的:

佈景主題組

FXChrome-讓你的 Firefox 外觀像 Chrome。

Littlefox for Firefox-最佳化螢幕空間,騰出大量的空間供網頁瀏覽使用。

行動套件組

Open Link in Zombie Tab-在 Firefox 中新增「在新分頁中開啟連結、但不預先載入」的選項,直到您切過去該分頁後,才載入資料。

Total Title-對於過長的網頁標題被截斷的問題感到厭煩嗎?那您一定要試試 Total Title,讓標題完整重現。

移植行動套件組

Stealthy Mobile-您所在的地區不能打開 Facebook、Youtube 或者是其它的網站嗎?Stealthy 可以幫您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會幫您找到最快的 Proxy。

SnipR (Server Network IP Resolver)-找出您正造訪的網站在哪,諸如 IP、國家等資訊。

更新套件組

mPage-簡潔的儀表板(Dashboard)風格的 RSS 閱讀器。

Wiki Spolier Hider-Wikipedia 防雷套件。這個套件可以將內含某些關鍵字的章節先隱藏起來,直到您點擊後才展開。避免不小心被爆了電影、小說等等的劇情。

AnonymoX-AnonymoX 透過 Proxy 的方式來隱藏您在網路上的真實身份。

Be Quiet!-在特定的音樂網站中,提供工具列和鍵盤讓你控制媒體播放。當您觀看 Youtube 影片、或是開啟 HTML5 影片的時候,幫您自動暫停其他音樂。

Colorlicious-使用您指定的漸層色,讓您的瀏覽器介面與眾不同。

Mind the Time-隨時提醒您花了多少時間泡在哪些網頁上。

原文 / Amp Your Firefox Contest Honorable Mentions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Rocbird 翻譯 - 極地狐、Irvin 編輯

2013年12月24日

Amp Your Firefox 競賽總冠軍出爐

在此宣布:Amp Your Firefox 套件大賽的社群決選總冠軍得主是──Thumbnail Zoom Plus

當您將滑鼠游標指向縮圖或圖片的連結時,Thumbnail Zoom Plus 會自動彈出原尺寸的圖片。當您的游標指向 Youtube 連結的時候,它則會在一個浮動頁框中載入影片。

載入的圖像會一直顯示在畫面上,直到您將游標移出縮圖外、點擊滑鼠、或者按下 Esc 鍵為止。只要把滑鼠移過一個又一個的縮圖,就能看到對應的完整圖片,實在是超方便的。

讓我們恭喜 Thumbnail Zoom Plus 的作者 David Adler!也謝謝參與投票的各位讀者。

 

除了總冠軍外,競賽每個類別各有一名優勝者。不過由於「行動套件類」的作品質量均優,因此評審決定選出兩位優勝。恭喜他們!

以下是各項目得獎者:

~ 行動套件(Firefox Android 版)~
Tap Translate
在長按選單中增加翻譯按鈕。

~ 行動套件(Firefox Android 版)~
Mobile Password Manager
查看和編輯保存在您的手機,平板電腦或桌面板 Firefox 中的密碼。

~ 移植行動套件(Firefox Android 版)~
Home Links
就像在桌面版瀏覽器中一樣,使用「Home 按鈕」儲存 1 到 4 個連結,讓你能夠快速開啟他們。

~ 佈景主題(桌面板)~
FT DeepDark
讓你的 Firefox 擁有光滑的闇色佈景。

~ 更新套件(桌面版)~
Thumbnail Zoom Plus
當您指向縮圖時顯示完整的圖像。

原文 /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Rocbird、極地狐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3年12月19日

Firefox 小秘笈:如何找回你的下載視窗

當您下載一個檔案時,Firefox 下載視窗會自動彈出來,告知目前 Firefox 下載、開啟過哪些檔案。但有時候你不小心就把它關掉了,之後又想要找回它-可是到底去哪找回來呢?!

有兩個方式可以讓它回來。一是點擊 Firefox 按鈕(如果您使用 Windows XP 或者是 Mac 的話,請從功能表上下拉工具選單)然後點選「下載」;或者使用快速鍵,在 Windows 中是 Ctrl + J、Mac 是 cmd + J。

在 Firefox 補助說明中了解更多關於管理下載檔案的資訊

如果您有其它的小祕技想要分享給其它 Firefox 使用者的話,您可以將訊息標上 #FirefoxTips 並發表在我們的 Facebook 專頁或 Twitter 上。這裡還有更多的 Firefox 小祕技

如果您覺得這個小祕訣很讚,可以使用文章下面的按鈕,幫我們分享到網路上,讓大家更加認識 Firefox。

原文 / Firefox Tip – How to Find Your Recent Downloads | The Den
授權 /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Rocbird 翻譯 - 極地狐、Irvin 編輯

2013年12月17日

Firefox 小秘笈:貼上標籤快找書籤

你是個收藏魔人嗎?你是不是在 Firefox 中有很多書籤,結果要找的時候都找不到?讓我告訴你個小祕訣吧。

如果想快速找到書籤,那就幫他們貼上一些「標籤」!

當頁面已經加入書籤後,再次點擊網址列的星星,開啟書籤的編輯視窗,然後你就會看到「標籤」欄囉。您可以在這輸入新的標籤,或是從下拉選單中選擇之前用過的。

舉例來說,如果你已經將某個 Amazon 的商品加入書籤,那就下個「購物」標籤吧。在你設定過標籤後,你就能在全能網址列上用關鍵字搜索找到它,酷吧?

來補助說明網站看看更多關於「標籤」的資訊,並了解如何從收藏庫中編輯你的標籤。

原文 / Firefox Tip: Find Bookmarks Faster with Tags | The De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Rocbird 翻譯 - 極地狐、Irvin 編輯

2013年11月25日

十一月精選附加元件

十一月的精選附加元件已經出爐囉!同時新的附加元件精選社群委員會也已成立,將會在 2014 年上半負責精選套件喔,敬請期待~ 如果你有想提名的套件(當然你也可以提名你的作品!),只要寫信到 amo-featured@mozilla.org,就可以加入委員會的候選名單了,還不快來提名!

本月精選:S3.Google Translator

S3.Google Translator 利用了 Google 翻譯的強大能力,讓你能透過 Firefox 讀懂任何文字!

人生顯得多麼精彩美好啊!有了這個套件,我真的感到難以形容的快樂。因為我住在瑞典,但是我並不會瑞典文,所以你知道我每天都必須將瑞典文的網站翻譯成英文.....(下略)
» 馬上安裝 S3.Google Translator

還有這些精選:

Converter

轉換任何網頁內的單位、時區、甚至是貨幣的幣值,也可以自訂轉換離線文字喔。
» 馬上安裝 Converter

Undo Closed Tabs Button

透過工具列或是右鍵選單,立即復原已關閉的分頁。
» 馬上安裝 Undo Closed Tabs Button

原文 / November Featured Add-ons | Mozilla Add-ons Blog
作者 / Amy Tsai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歐西里斯 翻譯 - 極地狐、Irvin 編輯

2013年11月13日

Firefox OS 遊戲:Age of Barbarians

隨著 Firefox OS 手機在各國陸續上市,Firefox Marketplace 也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 App 嘍!今天由 Ernest 為各位介紹一套塔防遊戲。

Firefox Marketplace 上一部分的 App,也可以透過 Android 與桌面版的 Firefox,安裝在 Android 手機與電腦上,歡迎大家一起來去 Firefox 菜市場逛逛。


這幾天在測試 Firefox OS手機,抓了幾個小遊戲下來玩。儘量找了離線也可以玩的小遊戲,這樣在沒有網路的時候(例如交通時間沒有網路訊號之類的)也可以殺殺時間,在零碎時間也可以使用 Firefox OS 手機。下一個目標也許是找找可以離線閱讀的工具。十二月的目標想要測看看旅行是否也適合帶 Firefox OS。

好的,回來今天的主題,一款簡單輕鬆有趣的塔防遊戲「 Age of Barbarians」。剛剛找了一下才發現,原來「 Age of Barbarians」有上 Week 5 的 Firefox OS App of the Week



從 Marketplace 安裝之後,可以在桌面上看到 Age of Barbarians的圖示。點選之後進入遊戲主地圖,類似關卡地圖,一關一關解開之後前往下一關。我已經手癢玩了幾關。(然後再換頁後卡在某一關,所以就跑來寫分享文轉換一下 XDD)


遊戲的設定算是很基本的塔防,依照關卡等級不同,會有不同的敵兵通道入口,左上角的關卡任務卡會顯示這一關總共有幾波攻擊,攻擊到來之前在左下角會有的倒數時鐘提醒你。


在關卡中,玩家可以在地圖上指定的位置建造防禦性建築物,來抵禦外侮。隨著關卡的晉級會有不同的建築物可以選擇,最一開始只有射箭塔。被殲滅的敵軍會換算成分數(或是錢),然後可以用得到的分數,再蓋下一個建築物,或是升級現有的建築物。


另外畫面的右下角有一本魔法叔,可以施放地域性(可惜不是地獄性)的魔法,最一開始被解鎖可以使用的魔法是 SLOW SPELL,選用魔法後要用手指點選施放地區,畫面上會出現一個封印,但別想太多,時效很短 :p 算是無魚蝦也好等級的魔法吧 XD


這是遊戲中的畫面,也就是我卡關的關卡,哈!從左上角可以看到這一關總共有 10 波攻擊,以及我剩下 1 條命 :p 沒有守住的敵軍,走到我方軍營本部裡頭,玩家就會少一個愛心。基本上,我應該是很認真在遊戲快要結束的當下努力截圖,哈。


選用魔法會出現簡單的說明。


點選螢幕某個地方,即可施放魔法!

Age of Barbarians是由 DoubleDuck所製作的 Mobile HTML5 小遊戲。簡單易懂殺時間。推薦給大家玩 :-)

大家如果有在 Firefox OS Marketplace看到不錯的小遊戲,歡迎留言推薦給我殺時間 :p (雖然時間也沒有很多可以拿來殺 XD)

也歡迎大家參觀「Firefox OS 正體中文交流區」跟更多同好一起討論與分享 :-)
作者 / Ernest
授權 / 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2013年10月25日

十年回首:Mozilla 1.0

在深入改寫 Netscape 4.0/5.0 的大部分程式碼之後,Mozilla 1.0 ——後來為了便於區分產品與公司,而通稱 Mozilla Internet Suite ——經過四年多的開發後終於釋出。

這玩意的開發者取向,讓它從未真正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當然,等過幾個月 Phoenix 專案登場之後,情況就改變了。Phoenix 移除了 Mozilla 內建的 IRC、Email 功能、網頁編輯器和大部分的偏好設定,再重新加上擴充套件系統,成為名為 Firefox 的產品,於兩年後釋出。

這顯然是 Mozilla 專案的一大里程碑,也為一個龐大的社群、複雜的過程、以及更為刺激的網路拉開序幕。而在這漫長旅程中能參上一腳,也算是種個人成就。

你可以在這邊看到 Mozilla 1.0 的新聞稿。另外你還能到 Mozilla FTP 伺服器去下載 Mozilla 1.0,親身體驗一下網路史。

原文 / 10 years ago: Mozilla 1.0 • Mozilla Links
授權 /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小迅 翻譯 - 極地狐、Irvin 編輯

2013年10月23日

讓我們來解釋一下什麼是 Browser ID

Browser ID

一個沒聽過,好像有點怪的名詞。這個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 Mozilla 最著名的專案 Firefox 瀏覽器。事實上,這跟瀏覽器或者瀏覽器的「身分」沒有關係。Mozilla 只是想讓使用者在登入以及管理不同網站間的帳號密碼時,能夠更簡單罷了。

昨天下午,我為了幫我老爸註冊某些論壇,填了很多雜七雜八的欄位。這些註冊過程真的很煩人,而且要花很多時間。首先你要先選一個暱稱,確定還沒有人使用,接下來還要選一個密碼、再加上填驗證碼。然後還要驗證填寫的電子信箱可以正常使用。這整個註冊過程簡直就是要我的命,當我終於完成所有步驟以後,我發現我老爸已經無聊到開始打呼了。 :P

這些麻煩的要死的帳號註冊過程,是時候該想個簡單的解決方案了。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新的突破,而且沒錯,現在就是對的時間點──快來認識 Browser ID 吧!

Browser ID 是一個安全的分散式架構,讓使用者提供個人資訊給各個網站。主要的身分識別是你的電子郵件信箱。簡單的說,Browser ID 會負責幫你告訴這些網站:「相信我,我真的就是這個郵件信箱的使用者!」

Browser ID 始於 Mozilla Lab 的一個小實驗,隨即而來的一片叫好聲,驅使了這個計畫在團隊成員的加倍努力下,從幕後被帶到幕前來。以下是幾個 Browser ID 的核心概念:

1. Browser ID 的主要認證機制就是你的電子郵件信箱,沒有什麼使用者名稱、密碼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2. 高安全性以及更友善的使用經驗:登入時不再需要輸入密碼,在任何地方,像是使用公眾熱點、或者咖啡店內提供的無線網路都會是安全的。未來我們更期待其他瀏覽器也能內建支援。
3. 完全的分散式架構:實作 Browser ID 的網站擁有者,可以擁有使用認證方式的自主權,完全不會有第三方介入。
4. 從現在開始,採用 Browser ID 的網站,不用擔心有假冒電子郵件信箱的問題。所有使用 Browser ID 的電子郵件信箱都是有效的。

痾,聽起來好像不錯,不過,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介紹

是的,這是我第一件要做的事,不過在往下介紹這個系統是如何運作之前,有一些名詞你必須知道。
1. Primary Identity Authority:一個電子郵件帳號,例如 Gmail、Hotmail 或者 Yahoo。
2. Relying Party:採用 Browser ID 作為身分驗證的各網站。(又稱 RP)
3. Implementation Provider:由瀏覽器內建、或者 browserid.org,負責在使用者端做好 Browser ID 的實作。(又稱 IP)

運作流程

產生帳號

1. 一開始你要先打開瀏覽器,登入你的電子郵件信箱。
2. 你的電子郵件供應商(像是 Gmail)會呼叫一段 Javascript 程式碼,產生一對金鑰(公開金鑰以及私密金鑰),並且把公開金鑰透過安全連線送到電子郵件提供商那邊去做簽核。
3. 此時,電子郵件供應商會簽核了這一組公開金鑰,認證了這個電子郵件帳號是有效的。接著,加上簽核的有效期限後包在一起,再傳回瀏覽器。
4. 此時瀏覽器會把回傳的整包資訊以及私密金鑰,存在它的暫存(cache)中,並且產生可用的帳號認證,讓使用者可以透過 Browser ID 登入網站。

帳號驗證

1. 如同 Browser ID 設計的運作方式,當你點選「用 Browser ID 登入」時,你可以選擇其中一個已經在 Browser ID 上通過的有效電子郵件信箱登入。
2. 瀏覽器這時會把 RP (Relaying Party) 的身分識別、加上你的電子郵件信箱、先前得到的公開金鑰跟有效期限包成一包,傳回給要登入的網站。
3. 接下來要登入的網站把收到的認證相關資訊,拿來跟主要帳號認證(Primary Identity Authority)做比對。
4. 如果比對無誤,該網站就知道這次的帳號驗證是對的。

我覺得這樣還滿合理的,至少我希望是合理的。

這就產生了一個使用者普遍會有的疑問:那這跟 Open ID 有什麼不同?

1. 關於這個嘛,Open ID 也是試著用一組帳號走遍所有網站。但是 Brower ID 與之不同的是,使用的帳號是一組電子郵件信箱。
2. 在 Browser ID 的認證過程中,並不會有帳號認證提供者(這裡指的是 Browser ID)參與其中。公開金鑰的比對是在離線的狀態下進行,不會暴露使用者上網的使用情形給 Open ID 提供者,而且也不能被追蹤,因此使用者在使用 Browser ID 的時候更為安全。
3. 使用 Browser ID 並不需要輸入密碼,因此是安全的。如果能整合進瀏覽器的話,當然會更安全、能提供更友善的使用者經驗。

附註:Browser ID 這個專案已經被正式命名為 Mozilla Persona,但是 Browser ID 這個名詞對開發者來說仍然不變。

原文 / Browser ID Explained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或更新版本
φ Linear 翻譯 - 極地狐、Irvin 編輯

2013年9月29日

追蹤我或別追蹤我?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有好一段時間,我們談論了「別追蹤我」這個功能其實有三種表示意思,分別是:「我沒有意見」、「我接受追蹤」、「別追蹤我」。在 Firefox 4 中,我們推出了其中兩種功能,讓使用者選擇(「我沒有意見」以及「別追蹤我」),同時很多使用者也的確陳述了不願意被追蹤的希望

當然,期待使用者想要被追蹤,並藉由分析他們的瀏覽經驗,而讓使用者得到更切合需求的廣告也是合理的。畢竟我們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自己決定想要什麼,不管是被追蹤或者不被追蹤。

我們在 Firefox 24 的正式版中,更新了 Firefox 的追蹤偏好介面,這個修改將讓使用者能夠表示「請追蹤我的瀏覽喜好,並且給我客製化後的內容!」。來試用看看吧、順便讓我們知道你覺得如何!

原文 / “do track or do not track?” — that is the question
作者 / Sid Stamm, Lead Privacy Engineer at Mozilla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Linear 翻譯 - 極地狐 編輯

2013年9月24日

精選附加元件:Image Block

附加元件是幫 Firefox 添色不少的有用小工具。我們的社群夥伴們每個月都會選出一個精選附加元件給廣大粉絲。本月的精選附加元件是「Image Block」。這個附加元件會在你的工具列上新增一個按鈕,讓你可以選擇瀏覽時要不要載入圖片。

有時候,當瀏覽的網站有很多圖片要載入時,就會拖慢頁面開啟速度。阻擋那些圖片顯示,或許能夠讓頁面開啟速度變快、節省時間,尤其是當你處在網路連線速度不快的情況之下。

再者,當你在瀏覽頁面的時候,圖片不見得是你想要看的內容,它們也可能是沒用的廣告之類的。這時,Image Block 又再一次的發揮效果了。

你知道有多少位使用者給了這個附加元件四顆星的評價嗎? 超過 18,000 位耶!相信他們的選擇吧!

我們的技術支援團隊同時提供了一份有用的說明文件「使用附加元件自訂 Firefox」。讓你下載附加元件後,可以簡單地跟著步驟安裝,並且在發生問題時排疑解難。

原文 / Featured Firefox Add-on: Image Block | The De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或更新版本
φ Linear 翻譯 - 極地狐 編輯

2013年9月23日

每月精選附加元件

三月的精選附加元件出爐囉!精選附加元件是由社群委員會遴選萬中選一的附加元件,推薦給廣大的愛好者們。社群委員會本身負責提名並且進行投票,藉此選出最棒的附加元件。

任何人都可以向委員會提出最想推薦給大家使用的附加元件,所以不要再害羞了,快來推薦一個!只要在信中,把你想推薦的附加元件、以及為什麼要推薦它的理由寄到 amo-featured@mozilla.org (如果你想推薦你自己寫的附加元件也可以喔)

我們會把精選附加元件放在 附加元件網站 首頁大力宣傳,同時也會放在每個月的電子報中,以及其他地方。

本月精選:Clear Console

只要「點一下」,就可以清除快取、cookies、歷史記錄、本地暫存、連線帳密,或者選擇需不需要在 Firefox 重啟的時候通知你。

哇!這真是太棒了!它甚至能夠清除 html5 的本地暫存,很少附加元件會這麼做!真是太感謝了,這附加元件讓我的生活變得更輕鬆愉快了!

»馬上安裝 Clear Console

接下來還有……


Quick Translator

最輕量又簡單的翻譯工具。只要點擊或按一下熱鍵,就有超過 50 種以上的語言任你翻譯。翻譯範圍可以從一個單字到一整篇的文章。» 馬上安裝 Quick Translator

Bloody Vikings!

簡單地產生一個暫時的電子信箱,讓你真正的信箱不會被垃圾郵件攻擊。» 馬上安裝 Blood Vikings

原文 / March Featured Add-ons | Mozilla Add-ons Blog
作者 / AMY TSAY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Linear 翻譯 - 極地狐 編輯

2013年9月20日

Firefox 小秘笈:來給 Firefox 一些回饋吧!

Firefox 是否讓你覺得開心呢?或許你就是單純地愛著 Firefox,而且你還想要讓大家知道你最愛、而且沒有它會死掉的功能!

或者 Firefox 讓你覺得傷心了呢?因為某些功能炸掉了,而你已經翻遍了輔助說明頁面,卻還是沒看到任何解法。這時候真是很讓人苦惱而且沮喪 — 或許也有其他人跟你有一樣的困境,而且更棒的是你可以幫忙解決這個問題。

也或者,你有一個非常棒的想法可以幫助 Firefox 變得更好。嘿,我看見你頭上的電燈泡發光了喔,而且或許那是個能夠徹徹底底改變現今網路世界的想法。

不管你處在上面三種情境下的哪一種,Firefox 提供你一個回饋意見的「建議箱」。你的任何回饋意見對我們來說都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我們做對了哪些事、我們如何能夠做得更好、以及我們怎麼帶領瀏覽器更上一層樓!

原文 / Give Feedback to Firefox | The De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或更新版本

φ Linear 翻譯 - 極地狐 編輯

2013年8月14日

本月精選附加元件

什麼?2013 年已經過一半了嗎?當然~因為是來介紹七月推薦精選附加元件的時候了,精選附加元件由社群組成的委員會選出,任何人都可以提名附加元件給委員會作考慮,別不好意思,只要將您推薦的附加元件寄信到 amo-featured@mozilla.org,我們也很歡迎毛遂自薦。(本月的五款精選附加元件中,共有兩款由社群推薦)

同時,這次我們也精選了佈景主題;未來每季我們將會選出一個精選佈景。

本月精選:Reload Plus

強化再強化你的重新整理按鈕與熱鍵!Reload Plus 可以將您的 Firefox 重新整理按扭改造成這樣(可另行自訂):

  • 滑鼠左鍵(或F5)= 普通重新整理
  • Ctrl+滑鼠左鍵(或Ctrl+F5)= 覆蓋現有快取
  • Alt+滑鼠左鍵(或Alt+F5)= 載入不見的圖檔
  • Shift+滑鼠左鍵(或Shift+F5)= 讀取Google快取
  • 滑鼠中鍵 = 在新分頁普通重新整理
  • Ctrl+滑鼠中鍵 = 在新分頁覆蓋現有快取
  • Alt+滑鼠中鍵 = 重新整理所有分頁
  • Shift+滑鼠中鍵 = 讀取Google快取
感謝您提供這麼棒的套件! -- nuox, December 20, 2012

取得 Reload Plus »

佈景主題:Noia 4

Noia 4 是 Noia 2 eXtreme 的後繼版本, 提供了諸多外觀選擇又易於使用,同時在Noia主題管理中還有許多設定可以調整。

Noia 4 除非常美觀外,比起多數主題還節省了許多桌面空間,真是我的最愛~
-- sbrads99, December 30, 2012

取得 Noia 4 »

其它精選:

Advanced Cookie Manager
網頁開發與測試人員的必備工具,助您管理與監控網頁的 Cookie。提供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與意大利文版本。立即安裝 »

FireTube
快速簡單地用 Youtube 聽歌,只要打開搜尋按鈕開始聆聽您所選擇的歌手或歌曲。立即安裝 »

Private Tab
為您的瀏覽器增加私密分頁,不必另外打開私密瀏覽的視窗。立即安裝 »

原文 / Featured Add-ons for July | Mozilla Add-ons Blog
作者 / AMY TSAY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或更新版本

φ Mika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3年7月26日

Gombot:Mozilla 從未走出 Alpha 階段的 Chrome 套件(咦?)

Mozilla Labs 有很多實驗專案,其中有些會成為 Firefox 中的新功能,有些則從未走出 Alpha 階段……本文所介紹的 Gombot 即是後者。Gombot 計畫於今年年初時由 Mozilla Labs 身分小組公開,本文早在當時就由社群成員 Mika 備妥翻譯。但過了半年,我們還沒有等到原文在網路上正式刊出。

勇於在瀏覽器與開放網路的各領域中大膽實驗(甚至是「新產品先推出 Chrome 版」之類的)是 Mozilla 的特點之一,也是 Mozilla 要持續領銜開放網路發展的要素。近來 Mozilla Labs 亦提出了 Hatchery 計畫,歡迎各位帶著點子親身投入開發 Mozilla 新專案。
作為那些從未走出 Alpha 階段的計畫之一,我們還是在此與大家分享 Gombot,聊表紀念。
- 小編 Irvin

向您介紹 Gombot,一個來自 Mozilla Labs 的嶄新試驗,將顛覆您對密碼管理軟體的印象。

許多人將密碼視為他們網路生活中的禍害。當然,(好的)密碼是非常重要的,他們保護您的個人資訊,你的安全有賴於健全密碼。但管理這些密碼實在是很困難,在理想狀態中,你在每個網站都會使用不同的密碼,這些密碼還應該要很長很長(越長越好),而且要避免用容易猜出的字組成。不幸的是,這些造就強大密碼的要素,也讓他們變得很難記。

Mozilla Labs 構想出一個密碼管理員的實驗品,可以橫跨您的各種數位裝置、而且使用起來簡易無比。這個管理軟體(開發代號 Gombot) 是在「簡單卻更好」的設計理念之下發展的。

Gombot 實驗

您可以經由安裝附加元件來安裝 Gombot 密碼管理軟體。安裝後,您可以在 Gombot 上儲存任何網站的使用者名稱與密碼。當您再度登入該網站時,Gombot 會憶起您的登入資訊,並且為您填好。再者 Gombot 會使用一個 PIN 碼保護您的重要密碼(例如您的網路銀行或是社交網站密碼)。

Gombot 最初的 alpha 版將開放給一小群測試者。我們知道這個版本會有 bug、而且還欠缺很多功能。經由這些 alpha 測試者的回饋,我們會努力改善這些缺失,並且打造公開測試用的 beta 版。敬請期待。

如果您自認是個愛好嘗鮮者,請申請加入我們的 alpha 測試(應該不會有嚴重的當機或資料損失,但如同所有的 alpha 版軟體,我們不敢保證任何事)。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意見,請在 IRC(irc.mozilla.org / #gombot)上聯繫我們 Gombot 團隊。

問與答

  • Gombot 與 Firefox 內建的密碼管理員有何不同?

    Gombot 是為跨平台所設計的,他將會支援不同的瀏覽器與手機作業系統,讓您可以在不同裝置間攜行你的密碼。其次 Gombot 導入了額外的安全與便利性設計,例如使用 PIN 碼來保護密碼。

  • 為何 Gombot 先在 Chrome 上發行?

    Gombot 是個非常實驗性的產品,所以我們想先試試在 Firefox 以外的瀏覽器上做個能動的套件怎樣。別擔心,我們很快就會生個 Firefox 版套件,以及 Android、iOS 等行動版(啊 Firefox OS 咧?)之後還有其他的瀏覽器及手機版本。

  • Gombot 會取代 Firefox 內建的密碼管理員嗎?

    我們還不知道。Gombot 還在很初期的實驗階段,對其未來我們還沒有特定計劃。

  • 「Gombot」是什麼意思?

    科科,這個可愛的機器人,名稱是來自匈牙利文的「按鈕」,意指登入網站時按的按鍵。不過這並不會是最終產品名稱。

相關連結

編按:Gombot 計畫網站在 gombot.org;如果您還是有興趣試試這個似乎會永遠停留在 Alpha 階段的 Chrome 套件,可以至此安裝

原文 / Introducing Gombot(原文未正式公開)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Mika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3年6月22日

認識 Mozilla:Firefox 成長實錄

「Mozilla」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 1994 年。當時,這個名字首次作為 Netscape Navigator 的品牌名稱出現,取其「Mosaic 殺手(Mosaic Killer)」之意。 1998 年,Netscape 決定向開放原始碼社群公開他們瀕死瀏覽器的原始碼,成就今日我們所認識的 Mozilla 組織。Firefox 的前身的 Mozilla 瀏覽器, 直至 2002 年才誕生。在某種意義上來說,Firefox 總共經歷了 10 年奠定基礎,才在 2004 年釋出了 1.0 版。

沿革

Firefox 的起源可以直接追溯至 Netscape 公司的網頁瀏覽器 Netscape Navigator。在微軟發展出 Internet Explorer 前,Netscape 曾經獨霸全球,當時公司內部就稱呼此瀏覽器為 Mozilla。在 1998 年,Netscape 以開放原始碼授權公開 Navigator 的原始碼,讓任何人都能夠觀看、使用。他們設立了一個非營利小組,運用這些程式碼作為基礎開發瀏覽器。這個小組在 2003 年成為 Mozilla 基金會。

然而,Firefox 並不是 Mozilla 小組計畫中的成果。當時 Mozilla 小組所開發的 Mozilla 瀏覽器,就像先前的 Netscape Navigator 一樣,隨著新增的功能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大 ── 在軟體工程中,我們稱呼這種問題為「功能蔓延(Feature creep)」或「軟體膨脹(Bloat)」,而且日益嚴重。

大約此時,14 歲就開始貢獻 Mozilla 計畫的電腦狂熱份子 Blake Ross,與 Dave Hyatt、Joe Hewitt 及 Chanial 開始了一個 Mozilla 瀏覽器的實驗性分支計畫。他們相信 Mozilla 瀏覽器因為需要迎合 Netscape 的贊助商及開發者們的商業需求,因此產生功能氾濫、效能大打折扣。為了解決 Mozilla Suite1 的軟體膨脹2 問題,他們希望以 Mozilla 為基礎,開發一個精簡樸實的瀏覽器,希望能以此取代 Mozilla Suite。

Ben Goodger 在 2003 年加入了 Ross 的實驗計劃,從那時候開始有了大幅進展。Mozilla 組織在 2003 年 4 月 3 號宣佈,他們計劃把發展重心從 Mozilla Suite 轉向 Firefox 和 Thunderbird。

盡管 Mozilla 基金會一直希望能讓 Mozilla Suite 走入歷史,用 Firefox 來取代它,但由於還有許多企業用戶使用,也被一些第三方軟體包裹在內,因此 Mozilla 基金會仍然持續維持更新,直至 2006 年 4 月 12 號。在那之後,Mozilla 社群改以 SeaMonkey 為產品名稱,繼續發行新版的 Mozilla Suite。

命名

Firefox 計畫起源於名為 m/b(或稱 mozilla/browser)的 Mozilla Suite 實驗性分支,在 2002 年 9 月,以 Phoenix 為名,釋出測試用執行檔而正式問世。其後並歷經多次改名:

Manticore

Phoenix 朝著和其上游的 Mozilla 完全不同的開發方向進行。相較於 Mozilla Suite 是以資深工程師為首,組織大型開發團隊的大型應用軟體,Phoenix 的開發成員,則是特別專注於網頁瀏覽功能的小型核心式團隊。這種小型志願專案的形式源自於更早期,David Hyatt 與 Ben Goodger 以 Netscape 和 Internet Explorer 為基礎,使用 C# 和 .NET 語言撰寫的 Manticore 瀏覽器。

Phoenix

Manticore 意在以精幹的軟件型態,提供基本瀏覽功能;而 Blake Ross 和 David Hyatt 的 Phoenix 計畫,則著眼於瀏覽體驗的創新。致力於將安全及效能作為支柱,且不被 Netscape 的商業心態的約束,才能開發出一個「完全替終端使用者量身訂造」的瀏覽器。Phoenix 這個名子一直使用至 2003 年 4 月 14 日,因為與 BIOS 製造商 Phoenix Technologies(開發了以 BIOS 為基礎的 Phoenix FirstWare Connect 瀏覽器)的商標糾紛而更名。

Firebird

在 2003 年 4 月,Mozilla 宣佈他們的新瀏覽器將命名為 Firebird,以避開與 Phoenix 的爭議。Firebird 是個通過自焚重生的神話生物不死鳥,有時也被認為是鳳凰的別稱。這個新名子引起了許多不同的反應,特別是激起了早以 Firebird 為名的自由軟體資料庫專案強烈反彈。因應於此,Mozilla 基金會亦表示他們將會永遠使用「Mozilla Firebird」的名稱,以避免和 Firebird 資料庫混淆。

更令人困惑的是,贊助 Firebird 資料庫開發團隊的公司,名為 IBPhoenix(和先前與 Mozilla 產生商標爭議的 Phoenix Technologies 無關)。IBPhoenix 由 InterBase Software 於 1984 年成立,在 1991 年被 Borland Software 收購,在 2000 年推出開放原始碼的 Firebird 自由資料庫軟體專案。

Firefox

來自 Firebird 社群的持續壓力,迫使 2004 年 2 月 9 號的另一次改變,Mozilla Phoenix 計劃再次更名成 Mozilla Firefox(簡稱 Firefox)。「Firefox」是「小熊貓」的暱稱3,因為它和「Firebird」的相似性、以及它在資訊產業中的獨特性而雀屏中選。

為了確保不會再有變更名稱的問題,Mozilla 基金會在 2003 年 12 月向美國專利與商標局申請註冊 Firefox 商標。不幸的是此時發現,在英國 Firefox 已是 Charlton Company 軟體公司的註冊商標。這個問題導致 Firefox 0.8 延遲了幾個月釋出,在基金會取得 Charlton 的歐洲商標使用權後順利解決。

版本

Firefox 1.0 在 2004 年 11 月 9 號正式釋出。在那之前,Firefox 計畫已經公開過許多個開發中測試版。

經過一系列穩定性及安全性更新後,Mozilla 基金會在 2005 年 11 月 29 日發布第一個主要更新版本 Firefox 1.5。Firefox 2.0 在 2006 年 10 月 24 日釋出。Firefox 3.0 在 2008 年 6 月 17 號發布,Fx 3.5 及 3.6 則分別在 2009 年 6 月 30 號及 2010 年 1 月 21 日釋出。Firefox 4.0 在 2011 年 5 月 22 日公開。

Firefox 在 4.0 版之後,為了追求新功能的快速上線與軟體的穩定更新,Mozilla 開始執行快速釋出週期的開發模式,即是在每六週的星期二定期發布新的主要版本。在此之後,版本號碼即不像過去般重要,而主要是作為開發者的參考之用。Firefox 5 在 2011 年 6 月 21 日發布,最新的 Firefox 22,則在 2013 年 6 月 24 日釋出。

註解

1. Mozilla Suite:Mozilla 是 Netscape Navigator 瀏覽器的產品開發代號及內部的簡稱;Mozilla Suite 則是一個軟體集,包含瀏覽器、IRC、電子郵件、新聞群組等通訊軟體,以及所見即所得的 HTML 編輯器。目前 Mozilla Suite 由社群以 SeaMonkey 之名持續釋出中。

2. 軟體膨脹(Software bloat) :電腦程式的後續版本,包含越來越多終端用戶未使用到的功能。新版耗用了更高的系統資源,卻只提供多一點點的效能,甚至沒有增進。

3. Firefox:小熊貓(Red Panda)的暱稱。小熊貓是一種紅色軟毛,與浣熊科和鼬科相近,瀕臨絕種的哺乳動物,在喜馬拉雅山、中國和緬甸都可以發現牠的蹤跡。

原文 / En:NeMo-Firefox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或更新版本

φ 無銘氏 翻譯 / Irvin 編輯 / 感謝所有貢獻本文翻譯的社群成員

2013年6月19日

Firefox OS - 客製化手機的最佳方案

Firefox OS 是今年 Mozilla 最具話題性的產品。以目前行動系統市場分布的情況來看,Mozilla 為什麼會想投入行動市場?Firefox OS 挑戰 Android 及 iOS 的優勢在哪?本文就由 Firefox 校園大使 Dayo 為大家簡單分析。

Firefox OS 與 App 的開發資訊可至此查閱,各位狐迷也歡迎參加每週台北與基隆的 MozTW Lab 聚會,現場均備有開發者預覽機可以親手把玩喔。

親愛的,我把 Web 通通變成 App了

開發 Firefox OS App,並不需要像寫 iOS、Android 應用程式一樣,得重新學習 Native App 的寫法。只要俱備 HTML、CSS、JavaScript 的 coding 能力,就可以動手開始開發。此一開放特性是在於 Firefox OS 系統架構上,即具備 Firefox 瀏覽器的 Gecko 引擎,因此「任何有手機版的網站,Web App 都是 Firefox OS 的 App」,因為 Firefox OS 在系統核心 (kernel) 之上即是 Firefox 所使用的 Gecko 引擎。在這種架構下,開發者不需再針對 Firefox OS 重新開發一個 Native App,因為在 Firefox OS 中,Web App 就是 Native App。

對開發者來說,要兼顧各個平台的相容性是一大噩夢。有時除了 Web、Mobile Web 外,還必須顧及 iOS、Android、Windows Phone 等各家平台互不相通的原生 App 架構與硬體規格。對於較晚進入市場的 Firefox OS 來說,以開放標準提供系統運行、程式的開發平台我認為是相當明智的選擇。

HTML5 效能大解放

Mozilla 以 Gecko 瀏覽器引擎來試圖打造行動作業系統並不稀奇,因為 Google 的 Chrome OS 也是如此。究竟為何兩個瀏覽器大廠都試圖開發以瀏覽器引擎為核心的作業系統呢?

因為 HTML 經過 20 多年發展至 HTML5,已足夠作為開發完整的應用程式之用,除了透過 CSS,在設計 UI 上更為簡易方便外,Mozilla 開發的一系列 Web API,還能讓 JavaScript 程式完整運用,並存取各項硬體功能。現今的網路應用程式早已如同桌面應用程式一般強大,以 web 引擎來打造 OS 已不再是天方夜譚。

Firefox OS 除了對於 HTML5 有最完整的支援,更強化和硬體溝通的能力,讓 JavaScript 程式能直接存取方向、靠近、光感、地理資訊……等等各種感應器資訊,以及存取藍牙、Wifi、NFC、檔案系統、相機及音樂資料庫之外,還另外針對通話、簡訊、通訊錄等手機特殊的功能設計出相對應的 API。Firefox OS 目的是讓 Web 成為最大的平台,而非要取代 HTML5 或其它相關技術。

客製化手機,不讓 Facebook Home 專美於前

以前陣子話題性十足的 Facebook Home 為例。Firefox OS 的潛能並不只有在 App,甚至可以輕鬆打造「專屬手機」。從 Firefox OS 的架構來說,如果 Facebook 以 Firefox OS 打造 Facebook Home 的話,運作會更加靈活、有彈性、開發成本也能大為降低。

Firefox OS 可以讓前端工程師輕易打造出專屬於自家網站的手機作業系統,舉例來說:開機後直接連入網站、將使用者在網站上的好友作為通訊錄、拍照立即上傳到網路相簿等,讓自家網路平台和手機做最緊密的整合等都是可以簡單做到的事。例如:無名小站可以打造無名小機、Readmoo 可以打造 Readmoo 電子書機……等應用方式。Firefox OS 還能有什麼其他用途?一切盡由你發揮。

Firefox Marketplace 軟體商現身說法

以下是三間最早投入 Firefox Marketplace 的軟體公司的現身說法,歡迎大家使用 Android 版╱桌面版 Firefox 進入 Firefox Marketplace (marketplace.firefox.com) 下載使用。

φ Dayo 撰寫 / Irvin 編輯

2013年6月17日

開放網路有什麼重要?

關於開放網路,我實在不知該從何說起……原因在於,有關開放網路(Open Web)及其標準,實在有太多太多面向可談了。因為人們對同一件事總是有著不同的觀點,如果想要傳達某件事,在訴諸話語前,知曉該事物在他心中的樣子,是很重要的。因此,我需要一個起頭,來進入這個主題。

我決定先快速地調查一下,人們對開放網路的想法,就從我的親人們開始。我如此簡潔明瞭地問:「嘿,老媽!你覺得『開放網路』是什麼?」我的老媽給了我一個奇怪的眼神,在回答我的問題前,她的視線不斷地在地板、天花板,以及椅子間游移著──「呃,現在的網絡沒有很開放嗎?你可以從網絡得知太多資訊,你可以分享任何東西給任何人。網路上有許多免費的東西、教材及文件可以學習。網路本身就是開放的。」

這個答案令我多麼驚訝!在這之後我問了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是同樣的內容。

我要要告訴你們的是,現在的網路,在以「標準」為標準去衡量時,並非如人們所想的如此開放。你應該要明白,就如我過去的感覺,人們只看到網路的外在、而非更廣泛的整體。記住,我們現在要討論的,並非網路的籠統外觀,而是它的內部運作。嘿、各位,開始動起腦筋吧!我們接下來要開始講些複雜的東西了。

在90年代,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簡寫為 WWW)從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一個歐洲的研究組織,也是現代網路之父)對外公開亮相之時,許多網絡的內容格式都是開放給任何人觀看、操作、改善,以及貢獻的。舉個最直接的例子:透過瀏覽器中的「檢視原始碼」功能,就能查看一個網頁的程式碼。

「哇靠!這樣不對吧。我幹嘛讓個路人甲乙來複製我的網站?」許多人或許會這麼問。但這不完全是壞事──至少沒那麼糟糕,如果你的飯碗沒被影響到的話。「分享你所知道的東西,就能創新的更快更好」,我認為這是個被廣為接受的概念,也正是開放網路的關鍵所在。

無論是什麼東西,只要有個既創新,又具吸引力的框架,就會使更多人傾向加入你的行列來使它變得更好。隨著更多人的加入,就會有更多的創意、更多的想法,以及更好的解決方案。

這就是網際網路在這幾十年間呈現指數型飆漲的原因。因此,在網路發展的早期階段,那些看似他人在標準之上的即興創作,最終都成為非常不錯的樣貌。

這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網路科技問世。人們開始使用視訊串流服務(白話來講,就是在線上觀看影片)、互動遊戲、網路銀行和其他類似的基礎服務。這些新流行,必須依賴某些科技來實現。就拿視訊串流來說好了,很多我們在網路上觀看的都是 Flash 影片(Flash 是一種檔案格式,就像 mp3 或 doc 檔一樣),想看必須先安裝 Adobe Flash Player。但是,Flash Player 的技術規格一直到現今,都還是不為大眾所知。微軟也是相同的情況,他們創造了 Flash 的替代品 Silverlight,又一個專有的規格。噢拜託!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如果全世界的開發者們都能夠自由取用這些技術的話,他們也許就會發現某些潛在的發展機會,在多元平台及設備上實作,也不再會是問題。這些矽谷人的問題,就是他們不去嘗試互相合作,而是相互競爭,嘗試做出專屬自己的解決方案。在最糟的情況中,沒有一方要提供替代品、也不把技術帶到對方的產品之上,然後雙方還互相宣傳自己才是業界標準。

最後身受其害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大眾。邪惡吧!

而且,當某個人掌有某樣技術的掌控權後,他就會創造壟斷局面、並試圖利用它來致富。類似的營運方針,不但會限制人們的喜好,還會剝奪大家實現自己理想網路的權力。

這正恰恰違背我們在談的「開放網路」理念。網路在現今早成為公共資源,它演變成為一個重要的元件──無論是教育、商業或娛樂上,隨便你怎麼舉例,網際網路總會含括在內。基本上,它必須對所有人開放,讓每個人都有權利去參與和貢獻。它必須有能力能塑造出個人體驗、必須能豐富大家的生活。但是現在看來,前景並不是這樣美好。

我們現在有一些免費卻專利的網路應用程式可以用。但我很擔心,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除非我們開始認真的審視它們,否則他們不會永遠維持如此。

原文 / En:NeMo-Openweb
作者 / Dwaraka Nath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或更新版本

φ 無銘氏、kero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3年5月28日

請堅決反對台灣版的 SOPA+

編按:近日台灣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所提出的「封鎖重大境外侵權網站」提案,在網路界掀起軒然大波,其計畫以行政權便宜行事,不經法院判決,直接命令 ISP 逕行封鎖境外網站,已有限縮言論自由之疑義。

在此我們轉載維基社群之文章《請堅決反對台灣版的SOPA+》與大家分享,並請大家跟我們一起持續追蹤、準備好參與後續的抗爭行動。
SOPA是個縮寫,全名《禁止網路盜版法案》(Stop Online Piracy Act)。這個法案在2011年時曾在美國國會中被提出,2012年的1月18日,在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決議之下,英文版的維基百科下架一日,作為反對該法案的抗議行動。

英語維基百科下架時的抗議畫面。本圖片依CC-By-SA授權方式使用,取自Wiki Commons

在包括Google、Flickr等網站都加入抗議行列的情況下,2012年1月21日,提案的美國眾議員 Lamar Smith 宣佈撤回。不過在一年半之後,2013年的5月,台灣的行政院智慧財產局卻在利益團體的提案之下,意圖讓這個法案在台灣施行,而且,還更變本加厲。

變本加厲的SOPA+


SOPA中有一個規定就是,美國司法部可以向法院申請多種禁令,其中一種為要求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拒絕用戶訪問涉嫌散佈非法版權物的網站,如此一來就可以更方便地針對非美國本土管轄範圍的侵權網站做管制。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台灣版的法案是什麼?根據智財局的說法:「針對伺服器設置於境外之網站,如屬專門從事網路侵權行為、或其上之內容有重大明顯侵害著作權,嚴重影響相關產業發展者,智慧局得採取快速處斷措施,令網路服務提供者(ISP)予以封鎖,使國人無法連結至該等侵權網站。」

在「針對境外網站」、「要求ISP封鎖」兩部分,台版與美版如出一轍;然而在美國版的SOPA中,美國司法部好歹是要向法院申請禁令的,也就是侵權與否仍由司法機關認定。而台灣的智財局卻更大膽地以行政權自為之,美其名曰:「由行政機關核發命令,令ISP執行封鎖之機制,相較於司法途徑,具有省時、節費之優點。」美國人想不到這省時節費的優點,台灣政府不愧cost down的本色,連行政權侵犯司法權都不必顧慮了!

新法案賦予政府任意河蟹的權力。本圖片依CC-By-SA授權方式使用,原作者為Ishikawa Ken

可是,著作權……

也許有人覺得為了保護著作權,這些防治工作是必要之惡,沒什麼大不了,這樣的觀念是有問題的。首先,何謂「專門從事網路侵權行為、或其上之內容有重大明顯侵害著作權,嚴重影響相關產業發展者」,在認定標準上是十分模糊的,許多被指控用來散佈侵權檔案的網站,實際上只是一個中立的平臺,無論合不合法的檔案都可以靠它散播,直接針對網站的阻斷,絕對是過當的方式。更何況所謂「冤有頭、債有主」,即使是平臺本身有意在做侵權動作,應該要做的是抄掉平臺業者的伺服器,而不是阻斷使用者的網路。

這兩種作法的差別在於:抄伺服器是業者無法再散佈內容、同時法院只取得違法者本身的營業資訊;阻斷連線則侵權者仍可繼續利用各種技術散佈檔案,而同時,使用者這端會被政府機關竊聽連線封包。(關於此方面的技術問題,可以參考PTT鄉民的淺易說明。)

再更進一步說,著作權本身過度的擴張,也是會阻斷人類知識的散佈與文化的累積,對於創意產業的發展未必是好事。開放授權行之有年,越來越多創作者反省著作權到底真的保護了創作者的利益,還是只維護了財團的利益。為了一個尚有爭議的問題,就明目張膽地要求讓行政權便宜行事,絕對超出了比例原則。

所以我們該怎麼做?


沒有第二句話,STOP SOPA(+)。本圖片依CC-By-SA授權方式使用,取自Wiki Commons

反對這種荒謬的法案,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在臉書上已經有串聯活動,也有懶人包對法案進行完整說明並提供行動建議。另外,如果你依然覺得SOPA不會影響「好」網站,只會封住「盜版的壞人」,建議你讀一下維基媒體基金會對這個法案如何影響維基百科的FAQ說明

由於中文維基百科同時給兩岸三地與所有華人使用,我們不確定台灣維基人能否也發動維基百科下架一日的抗議行動。在正式的對抗行動策略出爐之前,做為台北社群的主持者,我在此先呼籲:
1.上網搜尋對這個法案的說明,並向你認識的每個朋友介紹這個法案的嚴重性。
2.向你的民代表示關切,要求他們反對這樣的惡法通過。
3.持續關注此事,隨時做好抗爭串聯行動的準備。
原文 / 臺北維基人聯合部落格: 請堅決反對台灣版的SOPA+
授權 /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2013年5月10日

開放網路攻防戰:將 DRM 拒於 W3C 標準之外!

編按:本文取自電子前鋒基金會。關於 HTML5 是否應該納入 DRM 相關規範,Mozilla 社群幾個月來也有許多討論,迄今 Mozilla 基金會尚無正式回應。

數位版權管理(DRM)的技術攻防現在有了最新的戰線。

DRM 技術本應保障合法版權,但迄今為止,它仍然沒有成功讓有創意的人獲得合理報酬,反而干預了人們創新、合理使用、公平競爭、商品互通以及我們擁有事物的權利。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於 W3C HTML5 工作小組前,有個提案想將 DRM 建置入下一世代的網頁標準感到震驚。此提案名稱為 Encrypted Media Extensions(加密媒體擴展,縮寫為 EME)。我們認為採納 EME 將導致災難性的發展,必須立即被予以阻止。

對於網際網路該如何運作,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一直有兩道聲音持續在爭論。其中一派的哲學是,網路需要成為通用的生態系,以開放標準作為根基,並且於各個方面、所有人、任何地點都應該能夠平等的完整實作,不需要取得任何許可或預先協商。這樣的技術傳統,在過去二十年間帶給我們 HTML、HTTP,接著成就了許多劃時代的創新產物,像是維基、搜尋引擎、部落格、網頁郵件、JavaScript 應用程式、多用途的線上地圖,以及成千上百萬列都列不完的網站。

另一派則由企業集團為首,試著要透過他們的私有套件控制網際網路。例如 Adobe Flash、Microsoft 的 Silverlight 等具有代表性的技術,並且由 Apple 、手機公司、以及其他高度限制的新興平台所推崇。這些技術傾向於單一來源,或者必須取得授權才能實作。無論這些技術在何時有多麼流行,他們都會對開放生態造成傷害。諸如仰賴於 Flash 或 Silverlight 的網站通常無法被正確連結、被搜尋引擎索引、被機器翻譯、提供身心障礙者取無沒辦法在所有裝置上運行,並且對使用者的安全以及隱私有一定風險等問題。我們相信,限制使用者的平台和裝置,必將面對創新的停滯,並且阻礙市場競爭。

不幸的是,EME 這個提案就具備上述的諸多問題,並且無疑會產生相容性問題,讓網站得需要第三方廠商的軟體元件、特殊的硬體與特定作業系統才能運作(統稱為內容解碼模組 CDM,content decryption modules),而這些在 EME 裡面諸字未提。

EME 的作者聲稱這些 CDM 的功能、及所作所為都與 EME 沒有關係,且不能拿 EME與 DRM 相提並論,因為並非所有 CDM 都是 DRM 系統。然而,如果一個客戶端無法證明它符合網頁要求的特定環境(沒有可接受的 CDM),就無法正確的顯示該網頁內容。

可笑的是,這不正與 W3C 最初出現的理由背道而馳?W3C 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要創造易於理解、可被大眾實作的網頁標準,如此一來才能確保最大程度的相容性,而非幫助這些只能由特定軟體或裝置才能存取的網站或服務的增長。然而 EME 這個提案,正是打算把這些機能性上的變數帶入 HTML5,如此很有可能會使我們回到那個網站之間互不相容的不太美好的網路世界

因為開放網路社群對於 DRM 與其可能帶來的後果實在沒什麼信心,因此這個由 Google、Microsoft、Netflix 聯合提案的 EME 內就聲稱「沒有 DRM 被加入 HTML5 規範」。這就像是在說「我們不是吸血鬼,但我們要邀請他們進門來。」

這個提案的大部分支持者,也聲稱 EME 本身在架構上並不是 DRM。不過規格書撰寫者 Mark Watson 承認「當然,我們對於這個標準的興趣,來自於很多人稱之為 DRM 的某些使用情境」,且實作上勢必得引進一些標準書內未提到的秘密。要我們支持 EME 與 DRM 毫不相關的這種假說,實在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這類 DRM 的提案之所以會送到 W3C,只有一個簡單原因:為了試圖取悅好萊塢。好萊塢對於網際網路的憤怒,大概就跟網路存在的歷史一樣久,而他們一直以來都希望能透過某些科技架構,來控制視聽人的電腦。我們的感覺是,如果沒有辦法透過 DRM 來限制,好萊塢大概永遠不會允許電影在網路上播放。

不過老實說,這種「好萊塢隨時可以捲舖蓋走人」的威脅實在很不切實際。對於那些想看盜版的人,好萊塢所釋出的每一部電影早就都在那邊了,而且 iTunes、Amazon、Magnatune 與其他網站不需要使用 DRM,就已經售出了大量的音樂。像是 Netflix、Spotify 的串流影音服務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他們比下載盜版更方便,並非是 DRM 起了什麼效果。

好萊塢之所以要求 DRM 的唯一合理原因,是因為他們希望能抗拒主流科技的原生面貌。電影工作室曾經使用 DRM 在他們的產品上恣意加入限制,像是禁止快轉與加入地域性播放限制。透過相容性技術公司複雜且昂貴的「相容性」技術,來阻擋了小型的媒體財團及大型科技公司創新的權力

過去科技公司一而再再而三地競相開發各種限制的方法,來討好好萊塢的奇想,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也背叛了他們的用戶;開放的網路標準是這種趨勢的一劑解藥。如果我們對好萊塢病入膏肓的反科技文化敞開大門,讓它們感染 W3C 標準,將會是網路社群一個最可怕的錯誤。這會破壞 HTML5 的存在意義:「建立開放的生態系統,補充先前網頁標準中缺少的所有功能,無設備限制,沒有平台不相容的問題,也不會有 Flash 平台所產生的那種不透明狀況」。

HTML5 應該要比 Flash 要好,而將 DRM 排除在外,正是讓它好上加好的法子。

原文 / Defend the Open Web: Keep DRM Out of W3C Standards |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作者 / Peter Eckersley & Seth Schoe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3.0-US

φ Toby、sntc06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3年4月26日

Firefox 小秘笈:移除單一網站瀏覽紀錄

我們大家一定都做過這種蠢事:想要找 Google 卻輸入了 Goggle、或者想找「Funny Cats」時輸入了「Funny Cars」。之後當我們在網址列輸入網址時,網址建議都會把先前的錯誤內容入列出來,而通常在你的腦袋想清楚要點哪個網站前,你的手都會點中錯誤的那一個。這真的很煩,對吧?

現在正是時候把你的瀏覽器主控權要回來、收拾你的沮喪,把那些手誤留下記錄的錯誤網址通通丟掉——不花你五分鐘就可以全部搞定。

立刻打開你的 Firefox,在選單列上選「歷史」→「顯示所有瀏覽記錄」,你就可以從瀏覽時間(今天、昨天……等等)去尋找你打錯的網址,或者直接在右上角的搜尋列上輸入你要找的名稱。

一旦找到了錯誤的網址,你可以按著 Ctrl 鍵點一下(或者直接用滑鼠右鍵點選)打開選項清單。選擇「刪除與此網站有關的紀錄」這個選項,然後你的歷史瀏覽記錄裡就再也沒有這個網站的記錄了。下一步就是把視窗關閉,忘記所有跟這個網站有關的事,繼續開心的瀏覽網頁。

直到再次手誤輸入錯的網址前,你都不會再被困擾了。不過就算真的又輸入錯誤網址,你也知道該怎麼即刻修正了!

原文 / Remove a Single Website from Your Firefox History | The De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Linear 翻譯 - 小迅、Irvin 編輯

2013年4月23日

說你的語言—親切內行的 Mozilla 在地化

科技給人力量、使人更加自由,也激勵我們、拓展我們的視野……但好像還差了一點什麼?

現今大部分能從科技發展受益的人,都不是使用英文作為母語。如果語言的藩籬阻礙了科技的使用,那麼這幾句話還能成立嗎?在科技迅速成長、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便利的今日,如何讓人們能使用最熟悉的語言去學習,並且有效運用這些科技,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想要使用電腦的人,真的必須先學會英文嗎?不懂英文這個理由,足夠充分去拒絕一個人接觸科技嗎?在開發中國家裡,主要透過方言進行教學,這個問題特別重要。再加上低識字率的問題,就成為阻礙他們接觸資通訊科技的阻礙。對於偏鄉窮苦人家、和未享有公平受教育機會的女性而言,問題說更為嚴重。他們亟需一個解決這些擾人問題的解答,而答案就是「在地化(Localization)」及「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一般簡稱為 l10ni18n

首先讓我們來試著解釋「在地化」的意思:基本上,在地化就是取某一項產品進行修改,使其在語言及文化上符合目標地區的過程。相對而言,「國際化」就是使某一項產品,能夠輕易的套用不同語系,使在地化更為容易的過程,也就是力求使用同一套程式、讓其通行全世界。現今網際網路扮演了將科技帶到人們面前的角色,有鑑於此,網際網路門戶的在地化就變得非常重要,透過適當的在地化,就能夠讓最多人上網。

Mozilla 在這個趨勢中扮演什麼角色?Mozilla 是一個全球性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強化使用者對於網路的掌控能力,同時也以公眾利益為立基,協助塑造未來的網路。目前 Mozilla 專案囊括了一系列知名的軟體,包含全球最受歡迎的瀏覽器 Mozilla Firefox。不只如此,Mozilla 專案也是自由軟體界中,在國際化及在地化方面做得最棒的例子之一。現今 Mozilla 專案中大部分的產品,都有超過 70 種語言版本,多虧了開發者社群來開發支援國際化的軟體,以及我們孜孜不倦,協助翻譯及調教的各國在地化社群。Mozilla 專案的目的,就是要服務涵蓋廣泛多元族群的廣大社群,也包含了要將 mozilla.org 的產品,在地化成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的目標!

好了,現在你已經了解這些概念,你也想要付出一份心力,協助每天使用 Mozilla 產品的四億五千萬名使用者嗎?有很多種方式能夠讓你貢獻一己之長,作為入門的課題,你可以介紹人們來使用屬於他們語系的 Mozilla 軟體,賦予他們改變的能力!此外你也能夠加入 Mozilla 的在地化工作,成為社群的一份子。快來協助我們,成為我們的同伴吧!

原文 / En:NeMo-MozillaLanguage
作者 / Gautham Akiwate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或更新版本

φ 無銘氏 翻譯 - Irvin、petercpg 編輯

2013年4月16日

Firefox 小秘笈:簡單重開已關閉分頁

瀏覽網站時,我們的手指偶爾會動得比大腦快,不小心就做出一些我們本來不想做的事。例如說關閉尚待閱讀的分頁。這一則由 Ian M. 提供的小秘訣,將會節省您一些時間。

「有時候我會不小心關閉一個分頁。但 Ctrl + Shift + T 會幫我把它找回來!」(Mac 上的快速鍵則是 Command + Shift + T

Ian,這真是一個讓瀏覽網頁,變得更簡單沒負擔的小秘訣!

原文 / Firefox Tip – Shortcut to Reopen a Closed Tab | The Den
授權 /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Linear 翻譯 - 小迅 編輯

Firefox 小秘笈:搜尋字串捷徑

Firefox 總是試著讓使用者盡可能簡單的在網路上尋找需要的資訊,Ian M. 在此提供了一則超棒的小秘訣:

「瀏覽網站的時候,如果我看到想要搜尋的字串,我會反白這些字然後按右鍵,選擇『以 Google 搜尋』。接著,開啟的新分頁就會顯示我的搜尋結果了!」

謝謝你 Ian,感謝你的小秘訣幫我們省下的所有時間!

原文 / Firefox Tip – Search for Text Shortcut | The Den
授權 /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Linear 翻譯 - 小迅 編輯

2013年4月11日

Firefox 小秘笈:增加列印按鈕到你的工具列上

有時候,我們會在網路上不斷重複的做同一件事,此時捷徑就變得很有用。這也是為什麼我們 Firefox 社群的許多夥伴們都分享了這則小秘訣——為的就是讓您的生活變得更簡單!

您發覺自己很常列印網頁嗎?增加一個列印按鈕到工具列上,會讓這件事變得更簡單。只要在工具列上按右鍵,然後選擇「自訂...」,再把列印按鈕拉放到工具列上就行了。到這裡看怎麼自訂您的工具列

原文 / Firefox Tip – Add A Print Button to Your Toolbar
授權 /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Linear 翻譯 - 小迅 編輯

2013年4月8日

Firefox 小秘笈:拖放書籤到工具列

如果您想要簡單且快速連到您喜愛網站,把它加入書籤是個很不錯的方法。Christopher B. 提供的這條小秘訣則讓它變得更簡單快速。

「我會把書籤及資料夾拖放到工具列,如此一來不管是研究主題或者是上網瀏覽都變得更簡單而且又好玩。請絕對不要修改這個功能。」

謝謝 Christopher!我們當然希望能讓上網變得更有趣,所以,除非我們能夠讓這個功能變得比現在的使用方法更簡單,不然我們不會輕舉妄動的!

原文 / Firefox Tip – Drag Bookmarks to your Toolbar
授權 /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Linear 翻譯 - 小迅 編輯

2013年3月27日

Firefox 小秘笈:自動更新 Firefox 至最新版本

要怎麼做才能使用到最新鮮的 Firefox 呢?過去你得手動下載最新版的安裝程式安裝升級、或者到 Firefox 選單下面去按一下「更新」,才會更新到最新版的 Firefox。有不少使用者向我們抱怨這種更新方式,雖然並不是正面的反應,但我們一直都很感謝所有 Firefox 使用者回饋的意見。同時,我們在這裡要提供一個很棒的小秘笈給您。

如果您現在使用中的 Firefox 是第 16 版(含 16 版)以上,您再也不需要多動一根手指頭,就可以自動更新到最新版本了。

請打開「關於 Firefox」對話框:
在 Firefox 視窗最上面點一下「Firefox」按鈕,移動到「說明」選單,點一下「關於 Firefox」。如果您使用 Windows XP 的話,移到「說明」選單,然後選擇「關於 Firefox」。

就像這樣!從現在開始,不管是 Firefox 開發了新功能,或者是提供了安全性更新,您都不需要再做任何事。因為我們為您做了一些修改:Firefox 現在已經能夠精準無誤的自動保持最新狀態,讓您毫不費力。

當然,如果您迫不及待的想當第一個嘗鮮的人,您可以自己手動檢查更新、也可以調整您的更新檢查設定值,您可以在本文中找到說明

如果您覺得這則小秘笈很有用的話,請用下面的 Facebook 跟 Twitter 的分享按鈕,把它分享給所有人吧!

原文 / Firefox Tip – How to Update Firefox to the Latest Versio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Linear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3年3月19日

Firefox 小秘笈:三種方法讓 Firefox 保持頭好壯壯

根據美國政府網站,今年三個最夯的新年新希望就是減肥、變瘦、變得更加苗條。我們也很能理解──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擁有減一分太瘦、增一分則太肥的完美身材。

隨著每一次 Firefox 的更新,我們的目標也是讓他變得更結實、效能更好,表現出最完美的一面。而在此您也可以透過一些小調整,來使您的火狐更健康、以最佳狀況執行。

只要短短幾分鐘,就能讓您的火狐保持完美:

  1. 時時確認您使用最新的版本,使您的 Firefox 擁有最先進的效能提升。我們甚至有個特殊功能,能使 Firefox 在背景自動更新,您完全不需多花一分力氣。想啟動這項功能,您的 Firefox 必須是近期的這幾個版本。您可以在這兒查看我要如何手動檢查更新。您也可以執行速度檢查來看看是否已經達到最快速度了。

  2. 移除老舊的外掛程式或擴充套件。就算您不使用那些陳年舊組件,它們仍然會在背景下運行。每隔一段時間查看並移除不用的老套件,不會花您多少時間。如果您發現其實還是需要這些套件,您可以隨時重新下載它們。請到這裡看看如何管理附加元件

  3. 檢查您的外掛程式(Plugin)。就像檢查您的煙霧警報器那樣,您應該定期檢查那些安裝在 Firefox 中,用來執行遊戲、播放影片及動畫的外掛程式。不僅能使您的 Firefox 運行得更平順,也可以使其更加安全。

考慮將這些項目加入您每隔數個月的例行事項吧。將它作為您的新年新計劃,您將會感謝自己這麼做!

原文 / 3 Ways to Keep Your Firefox Healthy | The De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無銘氏、kero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3年2月21日

Firefox 小秘笈:幫您的最愛網站建立桌面捷徑

您知道 Firefox 有個功能可以讓您在桌面上為曾拜訪過的網站建立捷徑嗎?如果您還不知道,我們現在就告訴您!您可以直接點電腦上的桌面捷徑開啟某個網站 – 點擊桌面捷徑後,就可以讓您立刻用預設的瀏覽器馬上前往那個網站(我們當然希望是 Firefox!)

非常簡單的用滑鼠一拖一放。先確定您已經把 Firefox 的視窗縮小到您可以同時看見桌面為止,然後按住智慧網址列上網址左邊的圖示不放,接著把滑鼠移到桌面上,再放開手指,完成!

如果您覺得這篇小秘訣對您有幫助的話,請用下面的社群按鈕分享出去,讓其他人更了解 Firefox!您也可以到這裡看更多的小秘訣

原文 / Firefox Tip – Create a Desktop Shortcut for Your Favorite Site | The De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Linear 翻譯 - 小迅 編輯

2013年2月18日

FIrefox 小秘笈:更快搜尋字串的快速鍵

您是否曾經打開網頁想在裡面搜尋一串文字呢?您可以逐字逐句查看網頁上所有的句子去找出要搜尋的字串,或者運用一點小技巧節省時間!

當您打開一個網頁要搜尋某個字或字串的時候,只要按下 CTRL 鍵(在 Mac 上按 Command 鍵),然後按 F (記住這邊的 F 代表的是 Find,尋找的意思)。這時會有一個搜尋框出現在瀏覽器上。輸入您要搜尋的字串,選擇「下一筆」(您也可以按 Enter 鍵)或者「上一筆」,這時您就可以看到搜尋的字串標示在頁面上。

快速鍵超棒的對吧?

如果您覺得這篇小秘訣對您有幫助的話,請用下面的社群按鈕分享出去,讓其他人更了解 Firefox!您也可以到這裡看更多的小秘訣

原文 / Firefox Tip – Find it faster with a shortcut | The De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Linear 翻譯 - 小迅 編輯

2013年2月15日

雷鳥新計畫—挑一個動手做做看

如果你曾經想過要貢獻 Thunderbird,這就是你的絕佳機會!

現在,我們啟動了 Thunderbird 的「挑一個動手做做看」(Up For Grabs)計畫。這個想法非常簡單:我們有好多好多想加進 Thunderbird 開發計劃表的功能,但是礙於人力與時間的缺乏,我們實在是力不從心。所以我們決定要把這些新功能的計畫整理出來,每個人都可以自己挑一個動手做做看。如果參與這個計畫,您將可以和 Thunderbird 的核心開發團隊緊密合作,團隊成員將會支援且指導您到開發完成。

同時提醒您,這個計畫不僅只有程式設計師能參與而已。所有人都可以一同來參與,貢獻您的技能,像是介面設計、在地化(中文化)、軟體品保與測試、撰寫文件等等。這是個讓您既能發揮影響力,又可以讓 Thunderbird 變得更好的機會。

如果您曾想過要貢獻些什麼卻不知道從何做起的話,您一定要把握這次機會。趁現在趕快挑一個動手做做看吧!

原文 / Go grab one ! | The Mozilla Thunderbird Blog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Linear 翻譯 - 小迅 編輯

2013年2月12日

FIrefox 小秘笈:動動滑鼠就能改變開始頁

我們每天出門前都會想今天要穿哪套衣服配哪雙鞋子。所以當您今天也想要改變一下您的 Firefox 開始頁時,我們讓這件事就跟換衣服鞋子一樣簡單。Firefox 貢獻者 William R. 送了這一則小秘笈告訴您如何辦到:

「我今天想改個開始頁換換心情,幸好這件事可以輕鬆完成。我打開我的『本週開始頁』網站,左鍵按著網址列左邊的圖示,把它拉到開始頁按鈕上面,放掉左鍵後,跳出一個提示視窗,選擇『是』。」

謝謝 William!真高興您對 Firefox 的開始頁這麼三心二意,才讓其他人能夠受益於您的小秘笈。這裡有更多關於設定開始頁面的方式

如果您覺得這篇小秘訣對您有幫助的話,請用下面的社群按鈕分享出去,讓其他人更了解 Firefox!您也可以到這裡看更多的小秘訣

原文 / Firefox Tip – Drag and Drop to Change Your Home Page | The De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Linear 翻譯 - 小迅 編輯

2013年2月8日

FIrefox 小秘笈:快速找出書籤的捷徑

遍尋不著某一個書籤嗎?那這則由 Firefox 貢獻者 Anthony R. 提供的小秘笈最適合您了!

「在智慧網址列上,先打一個星號(*),按一下空白鍵再輸入關鍵字,讓搜尋範圍僅限於書籤。」

Anthony,這真是個簡單又可以快速找到書籤的好方法。

如果您覺得這篇小秘訣對您有幫助的話,請用下面的社群按鈕分享出去,讓其他人更了解 Firefox!您也可以到這裡看更多的小秘訣

原文 / Firefox Tip – Bookmark Search Shortcut | The De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Linear 翻譯 - 小迅 編輯

2013年1月31日

FIrefox 小秘笈:回復先前的瀏覽狀態

您知道當您重新啟動 Firefox 時,您可以打開先前關閉的所有視窗跟分頁嗎?Alison B.,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以及擁有十年資歷的 Firefox 長期愛好者,提供了這則小秘笈:

『要復原我關閉瀏覽器時的分頁,然後繼續沒做完的工作,我會到歷史選單,選擇「回復先前的瀏覽狀態」。』

謝啦 Alison,你的 Firefox 使用經驗讓其他人受益良多!這裡還有個小訣竅:如果您上一次關閉 Firefox 時,還有其他分頁或視窗開著的話,Firefox 預設的開始頁會出現一個「回復先前的瀏覽狀態」的按鈕,點一下那個按鈕,您先前關閉的分頁及視窗就會重新出現了。

點此閱讀「回復瀏覽狀態」功能的詳細說明;您也可以到這裡看更多的小秘訣

原文 / Firefox Tip – Restore Previous Session | The Den
授權 /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Linear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3年1月24日

什麼是網路 Cookie?

讓我們來談談小餅乾,那些熱熱的、剛出爐還有點黏糊糊的小點心,真是太美味了……等等,不是這種餅乾啦!今天讓我們來聊聊網際網路的「Cookie」。

很多網站都會把你的相關資訊,儲存在你電腦中稱為「Cookie」的文件檔案裡,下次你再度打開相同網站時,程式就會去讀取該文件以「想起」你。我們一直都很依賴 Cookie,例如當你開啟一個網站時,如果網頁已經記住並輸入好你的登入帳號,也是透過 Cookie 實現的。

也有些 Cookie 會記錄關於你更為詳細的訊息,或許是你的興趣、你的網路瀏覽習慣……等等,這意味這個網站可以提供給你更具針對性的內容—常常是廣告的形式呈現;還有一種 Cookie 名為第三方 Cookie(Third-party cookies)—被那些你不曾訪問過的網站用來跟蹤並收集關於你的資訊的 Cookie,有時這些資訊還會被販售。

有些 Cookie 在你關閉瀏覽器後就會停止追蹤,而有些則持續運作直到被你刪除時。一般來說 Cookie 不會對你的電腦造成傷害,不過人們有時會擔心它所帶來的隱私問題。

你可以刪除你所有的 Cookie,不過那可能意味著比較糟糕的網路衝浪體驗(你可能會被網站登出;某些網站、例如 Hotmail 可能不再那麼好用;而且購物網站的購物車可能會忘光了你的喜好)。有些 Cookie 可能不會讓你太在意,但也有些可能會讓你感覺到侵犯了個人隱私。

現在你更瞭解 Cookie,也知道它們的功用了,讓我們來聊聊你擁有的選擇。

Firefox 內建了一個近來被越來越多人關注的「不要跟蹤我」(Do Not Track,DNT)功能(選單→偏好設定→個人隱私→勾選「告訴網站我不想被追蹤」),它能明確告知網站(以及它們的廣告商與合作廠商)你不願意讓它們追蹤你的瀏覽行為。當然網站可以不尊重你的個人意願,不過那些願意遵循的網站,在你啟用這個選項後將會停止追蹤你。隨著越來越多人如此要求時,那些還不遵循的網站,將會體會到使用者表達的明確訊息的。

啟用「不要跟蹤我」將不會影響你登入網站、使用購物車……等等。

你也可以使用隱私瀏覽模式,它允許你瀏覽網路時,不在電腦中儲存任何瀏覽的網站與網頁的相關資訊(選單→工具→進入隱私瀏覽模式,目前正在 Aurora 測試階段的 Firefox 20 將更新為選單→檔案→新增隱私視窗),不過隱私瀏覽並不能讓你在網路上匿名。

在 Firefox 中有一個設定可以讓你清除最近的瀏覽歷史,這篇文章說明了你的瀏覽歷史中儲存了哪些資訊,也教你怎麼清除部分或全部的歷史紀錄;你也可以自行管理 Cookie(雖然這可能會影響到你使用的某些網站),想知道怎樣操作,請查閱 Cookie 說明文件

你還可以安裝許多與隱私及安全相關的 Firefox 擴充套件,來幫你管理 Cookie、控管哪些網站可以看到什麼資訊,請在此查看完整的隱私與安全類別擴充套件清單。(編按:例如「DoNotTrackMe」套件,可讓你方便針對個別網站設定 DNT 狀態)

既然你現在對網路上的 Cookie 瞭解的更多了,就請幫幫我的忙給自己一個獎勵,享受一下另一種 Cookie 吧—比較美味可口的那種!

原文 / What are Internet Cookies? | The Den
授權 /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陳三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3年1月18日

Firefox 小秘笈:分頁快捷鍵

從點 A 到點 B,我們總在尋找捷徑,以期更快到達。譬如,可以使用鍵盤快捷鍵的時候,我們為什麼還要辛辛苦苦地使用滑鼠呢。

嗯,這個 Firefox 小秘笈是來自於 Firefox 貢獻者 Jorge V:「使用 ctrl+1、ctrl+2…等,可以切換到你的第一個、第二個分頁(Mac 平台上使用 cmd+1)」。

謝謝 Jorge,這真是個很棒的分頁小秘笈!

如果您覺得這篇小秘訣對您有幫助的話,請用下面的社群按鈕分享出去,讓其他人更了解 Firefox!您也可以到這裡看更多的小秘訣

原文 / Firefox Tips – Tab Short Cuts | The Den
授權 /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 與其後版本

φ 陳三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3年1月16日

還原 Firefox - 把你的 Firefox 砍掉重練

還記得那些讓你想要砍掉重練的狀況嗎?

在許多現實的情況裡,直接砍掉重頭開始是很有用的。以網頁瀏覽為例,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管是有意或無意,您總會陸續的下載許多附加元件、安裝那些從不記得安裝過的工具列……等。這些都會減緩瀏覽速度,或是使瀏覽器當掉,造成一團混亂。

誰有那麼多美國時間來解決這堆鳥事呢?何況除錯過程通常枯燥乏味又令人沮喪,且往往解決不了問題。

Firefox 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就像是按下電子裝置上的 reset 按鈕一樣。事實上,它就是一顆重置按鈕。

請打開你的 Firefox 選單,然後選擇「說明」→「疑難排解資訊」, 點擊「恢復 Firefox 至出廠狀態」,在提示視窗中再次按下「恢復 Firefox 至出廠狀態」按鈕,以確認您的意願,然後只要等 Firefox 通知你重置已經完成後,再點一下「完成」即可。有沒有很酷?

當您重置 Firefox 後,您不必從頭練起。以下資訊將仍然保留在您的瀏覽器裡:

  • 書籤
  • 瀏覽歷史記錄
  • 密碼
  • Cookies(你重置前登入過的網站不會被登出)
  • Web 表單自動填寫資訊

而下列資料將自您的瀏覽器中清除:

  • 附加元件和佈景主題:雖然很有用,但有時他們就是導致問題的元兇。一個一個重新安裝就有機會找出罪魁禍首。但無論如何,你就是需要重新安裝它們。
  • 重置過程中將關閉所有開啟中的網站。在重置前把這些網站加入書籤,你就可以再回到這些網站。
  • 針對某些網站的特殊設定 、搜索引擎、個人字典、下載記錄、DOM 儲存空間、安全憑證設定、系統安全設定、下載行為、附加元件的 MIME 類型、工具列個人化設置和使用者風格等都不會被保存。

因此,當下一次你的 Firefox 似乎變得緩慢或當掉時,試試看恢復 Firefox 至出廠狀態吧!

深入瞭解 Firefox 的重置功能,我們相信你將會發現它真的很有用,而且會更加希望在其他狀況下也能有顆還原按鈕:例如剛結束一場失敗的約會、或者寄出一封不該寄出的郵件之後……

原文 / Reset Your Firefox | The De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kcliu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3年1月11日

5 分鐘檢查你的 Firefox 外掛程式

你有 5 分鐘時間嗎?你可能正在等待咖啡師為你調製一杯特製咖啡,這時,你可以點擊瀏覽器上的一些按鈕,來提升你的 Web 體驗。例如,你可以檢查你的外掛程式(Plug-in)。外掛程式通常是獨立於 Firefox 之外,由第三方廠商開發,常用於播放影片、動畫和遊戲上。

打開「工具」→「附加元件」,然後選擇「外掛程式」標籤,滾動滑鼠看看清單。對大部分人來說,真正有用的是 Flash 與 Silverlight(如果你還有看見 「Mozilla Default Plug-in」,你也需要它)。除非你真的確定你需要,否則停用掉清單中任何其餘外掛程式。這或許能提昇 Firefox 效能,也會讓你更加安全。之後如果你發現自己需要某個外掛程式時,你可以隨時重新啟用它。

現在,重新啟動 Firefox,這些外掛程式就會從你的瀏覽器上卸載。

外掛程式通常不會自動更新,另一個檢查外掛程式的辦法,是開啟 Mozilla 網站 外掛程式更新檢查 頁面。它會告訴你是否有外掛程式過時,增加你遭受安全威脅的風險。你可以透過這個頁面,更新那些你決定留用的外掛程式。

好了!僅僅 5 分鐘,你就做了個瀏覽器大掃除,也讓你的網路生活更加安全。如何,感覺很好,不是嗎?

原文 / Check Your Firefox Plug-Ins in 5 Minutes | The Den
授權 /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陈三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3年1月9日

躲在 Firefox 18 裡的神奇離子猴 (@@")

今日(2013/1/8)稍早釋出的 Firefox 18 中搭載了 IonMonkey,我們最新的 JavaScript JIT 編譯器。它的效能跟架構都大幅進步,對一個為期一年且高度專注的專案來說,我們帶著超級興奮的心情看著它終於順利誕生!

先前的 SpiderMonkey 已經是個有點年紀的JIT編譯器了,一路走來,我們一直缺少一個重要的元件,一個通常在其他典型的編譯器,例如 Java 或 C++ 上都能看到的元件。我們舊的 TraceMonkey* 跟稍微新一點的 JägerMonkey,都是以直接轉譯的方式將 JavaScript 轉成機器碼,一路到底,沒有中間的步驟,因此編譯器無法後退一步,對編譯的結果進行分析,來進行最佳化。

IonMonkey 提供全新的架構,讓我們達到這個目的,它有三個步驟:

  1. 把 JavaScript 轉譯成 IR(中介碼,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
  2. 用各種演算法對 IR 作最佳化。
  3. 再把 IR 轉譯成機器碼。

除了效能跟可維護性讓我們興奮,這也讓未來對 JavaScript 編譯器的研究更加容易。現在只要隨時寫個最佳化演算法,置入 Pipeline 中,馬上就可以看到結果如何!

效能測試

那究竟 IonMonkey 增加了多少效能指標呢?IonMonkey 以長時間執行的應用程式為主要目標(執行極短時間的應用程式將會切回 JägerMonkey 處理),我在執行 Windows 7 Pro 的 Mac Pro 上進行了 Kraken 以及 Google V8 測試。

Kraken 測試上,Firefox 17 為 2602ms、Firefox 18 為 1921ms,大約增進了 26% 的效能。在以下圖表中轉換成每分鐘執行次數,越高表示效能越好:

Google V8 測試上,Firefox 15 得到 8474 分、Firefox 17 得到 9511 分、Firefox 18 得到 10118 分,約比 Firefox 17 快了 7%,比 Firefox 15 快了 20%。

前面還有漫漫長路:未來幾個月,隨著新的帥氣架構到位,我們將繼續調整它,看看在其他指標跟市面中的應用程式上的執行狀況如何。

團隊

對我們來說 IonMonkey 最酷的地方就是:它是個極度群策群力的結晶!2011 年 6 月我們擬了個稍具細節的計畫,並推估約需一年的時間來完成。我們從 Andrew Drake、 Ryan Pearl、 Andy Scheff 與 Hannes Verschore 四位實習生開始,他們各自負責實作出 IonMonkey 架構中的關鍵元件,他們所撰寫的程式碼片段仍然留存在最後的程式庫中!

2011 年 8 月底我們逐漸組成全職團隊,包含 Jan de Mooij、Nicolas Pierron、Marty Rosenberg、Sean Stangl、Kannan Vijayan 跟我(David Anderson)自己(喔!忘了補上 SpiderMonkey 的成員 Chris Leary 以及 2012 年的夏季實習生 Eric Faus)。在過去一年中,我們專注在持續開發 IonMonkey、建構整個架構、確保設計跟程式品質上達到我們能達到的最佳水準,同時持續提昇 JavaScript 效能。

當大家有共同目標,一同讓這個案子成功,實在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我由衷感謝每位參與其中的同伴!

技術

接下來在 JavaScript Blog 中,我們將陸續介紹 IonMonkey 的主要元件及其運作原理,我將會特別強調目前 IonMonkey 中使用的最佳化技術:

  • Loop-Invariant Code Motion (LICM),用來盡可能將程序移出迴圈外。
  • Sparse Global Value Numbering (GVN),一個強大的冗餘程式移除器。
  • Linear Scan Register Allocation (LSRA),在 HotSpot JVM 與近來的 LLVM 中使用的一種暫存器配置(register allocation)演算法。
  • Dead Code Elimination (DCE),用來移除執行不到的程序。
  • Range Analysis,減少邊界檢查(bounds checks)。

其中特別要提的是,IonMonkey 已經在我們所有的一級平台上運作(譯註:一級平台包含 Android Linux/ARMv7 與 ARMv6 (gcc)、Linux/x86 與 x86-64 (gcc)、OS X/x86 與 x86-64 (clang)、 Windows/x86 (msvc),各級平台詳見此)。IonMonkey 編譯器的抽象架構,僅需要最低程度的程式移植就能在不同 CPU 上運作。這代表著 IonMonkey 編譯器大部分的程式可以直接於 x86、x86-64、以及 ARM(大部分的手機及平板所使用)上執行。大部分情況下,只有核心的組譯器介面界面得是不同的。因為大部分 CPU 的程式集都不同,ARM 又跟 x86 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特別驕傲能夠有這樣的成果!

何時與何地?

IonMonkey 在 Firefox 18 桌面版與 Android 版上都已經預設啟用。

* 備註:TraceMonkey 的確擁有中介層,只是它非常侷限。最佳化必須即時執行,且資料結構無法應付編譯之後的最佳化(after-the-fact optimizations)。

原文 / IonMonkey in Firefox 18 | JavaScript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Robert Wang 翻譯 - petercpg、Irvin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