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8日

摩茲人歡慶《軟體自由日》 活動直擊

窗內窗外的 Foxmosa

(English version 閱讀英文版)

每年的軟體自由日,都是 MozTW 成員齊聚一堂的時刻。我們曾經在這天舉辦 Code Rush 電影放映會Summit 行前會翻譯松 …等許許多多的活動。

今年的 9/20,我們趁 Windows 10 上市之際,大舉前進台灣微軟,一同歡慶軟體自由日。不但同時推廣 Firefox、認識微軟的開源平台、聽聽市面少許非 Webkit 引擎的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開發功能,還讓大家小小體驗了一下 SUMO / Amara 翻譯。

與微軟合作舉辦「軟體自由日」活動,是非常有趣的體驗。他們曾經是我們的最大敵人,卻也是現今在網路自由與開源運動上的最強盟友。

以下就跟著我們一起直擊活動現場吧!

摩茲人歡慶軟體自由日 - 微軟的自由軟體 3

Software Freedom Day 2015

分享時間

活動的第一部分是分享時間,由 Irvin、BobChao 及台灣微軟的 Eric 分享以下數個主題。

完整錄影:

開場、MozTW 與軟體自由日介紹

Firefox「開箱影片」放映

Microsoft 的開放原始碼軟體 (Eric)

Firefox OS Add-on 介紹 (BobChao)


Edge 的開發者功能 (Eric)

Firefox 的最新功能 (Irvin)


投影片由 小B 製作

Firefox for Win 10 系列影片:

  • 如何變更 Windows 10 的預設瀏覽器
  • 在升級 Windows 10 時保留你偏好的設定

摩茲工寮 (BobChao)

蛋糕時間

第一部分結束後,大家一起享用了特製的 Foxmosa 主題蛋糕。

Software Freedom Day 2015
Software Freedom Day 2015

翻譯工作坊

活動的第二部分是分組的翻譯工作坊,大家分成 SUMO 補助說明文件與 Amara 影片字幕兩組,各自貢獻了一個小時的翻譯活動。

SUMO 小組現場

摩茲人歡慶軟體自由日 - SUMO Sprint 3
翻譯進度文件:SUMO Article for SFD 2015

Amara 字幕小組現場

摩茲人歡慶軟體自由日 - Amara 字幕工作坊 2
翻譯進度文件:2015 SFD Sprint

尾聲

活動的最後,就是每次都不可或缺的抽獎與合照時間了!

IMG_6597
IMG_6601

最後要感謝活動的工作人員與 45 名參加者、提供場地及協助錄影的台灣微軟、支援現場攝影的 Macpaul、Othree、alexsh 以及 Community Marketing 計畫的預算支援。

附錄

作者 / Irvin
授權 / 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4.0國際 授權條款

2015年10月17日

換個季節佈景,秀出你的個人特色

季節正在改變!美國已經準備要進入秋天了,我們想也是時候來裝飾帶有秋天氣息的佈景主題了!佈景主題可以讓你更換瀏覽器的樣貌、凸顯你的個人特色。

以下是我們推薦的一些秋天佈景主題:

我們並沒有忘記在世界不同角落的朋友們。我們也為你們準備了大量的佈景主題! 如果你很幸運在等待迎接春季時,你可能會喜歡這些:

  • Morning Spring 會喚醒你對於所愛的平靜春季早晨的記憶。
  • Joyful Spring 會讓你想要一邊躺在草地上、一邊凝視天邊的浮雲。
  • Must be Spring 會讓你想準備品嚐庭院中花兒們的味道!

想在安裝佈景主題前看看他會長的如何嗎?只需要簡單的移動滑鼠到你感興趣的主題上,Firefox 就會自動產生預覽畫面。如果你想保留設定,只要按下加入就可以了。你可以在任何時候改變、或移除佈景主題!

還想要看更多佈景?點選這邊就可以找到數以千計的佈景主題了。

原文 / Seasonal Themes for Firefox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ALEX_RELAX 翻譯 - 極地狐、Irvin 編輯

2015年8月26日

Webmaker app — 數位掃盲新方法

編案: 日前 Mozilla 正式釋出 Android 平台的 Webmaker app。為此我們於此刊載 Mozilla 基金會執行董事 Mark Surman 於四月時撰寫的文章,希望能讓大家更加了解 Webmaker app 的設計與涵義。

年初在巴塞隆納的 MWC(世界行動通信大會)上,Mozilla 啟動了 Webmaker app 的公開測試。這是一個自由且獨立運作的網路出版工具,對於 Mozilla 所致力的「提高世界各地的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也是重要的一步。

Webmaker app 的想法,是源自於我們過去一年在孟加拉、印度和肯亞的研究成果。這份研究指出兩件事情:智慧型手機的新使用者面臨陡峭的學習曲線,常被侷限在諸如 Facebook 之類的基本 app,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上網」;與此同時,使用者仍然渴望創造在地相關的內容,並期望從中獲益。

Webmaker app 讓每個人都能夠在打開他們的第一隻智慧型手機時,就能快速發佈網站或 app,以滿足這些渴求。學生可以為同儕製作數位公布欄、教師可以製作和發佈教案、商家也可以架設網站來推廣自己的產品。

我們的想法是,讓智慧型手機用戶甫上網之際先快速上手,再協助他們與時俱進。這種「先做再說」的數位素養策略,鼓勵人們視自己為主動的創作者,而非被動的消費者。數十億人在今後幾年內都將開始捫心自問「我為何上網、我該如何使用網路」,而這種觀念將在此扮演重要角色。

Webmaker app 自由且開源,提供超過 20 種語言支援。使用者可以透過手機簡訊、Facebook、WhatsApp…等工具傳送網址,以分享創作成果。Webmaker 中建立的內容,可以在任何手機瀏覽器上打開。目前提供 Android、Firefox OS 和當代手機瀏覽器的版本,更完整的平台將在今年稍晚釋出。

另有一個讓 Webmaker app 更為完善的要素,就是 Mozilla 廣泛且面對面的教學計劃。我們的創作者、輔導者與教育者志工網絡,正在全球超過 80 個國家中運作。這些配備有 app 及其他工具的志工,為協助人們了解網路的運作原理、創造與其日常生活習習相關的內容,已在學校、圖書館和其他公共場所,舉辦了許許多多的非正式工作坊。僅僅去年一年,Mozilla 志工們就在 450 個城市中舉辦了 2,513 場工作坊!

此一數位素養運動,是我們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展而出。Mozilla 和那些對開放網路、在地內容及賦權用戶,與我們一樣感到熱情、且深具影響力的非政府組織、行動電話營運商、和其他全球性組織聯手合作,以確保我們的數位素養計劃能幫助到最需要的人。

當數十億位首次接觸網路的用戶上網時,他們會發現一個可以打造、型塑並每天使用,以改善自身、業務和教育的平台。這是一個具有雄心壯志的目標,但 Mozilla 已經準備好了。想要參加、或更家了解我們的數位素養行動,請到 webmaker.org/localweb

原文 / Webmaker App Takes Fresh Approach to Digital Literacy | The Mozilla Blog
作者 / Mark Surma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Nini Hsu、楊椀婷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5年7月17日

Showing off Firefox in HKOSCon 2015

編按:MozTW 共七位成員於 6/26~27 參與 HKOSCon 2015 香港開源年會,並在現場設置 Mozilla 攤位,本文為 Yao Wei 的第一手報導。我們也將於 8/15~16 於中研院舉辦的 COSCUP 2015 擺攤,並展出與香港年會中相近的內容,歡迎大家前來參觀。

MozTW team @ HKOSCon2015 #FoxYeah

HKOSCon is an annual open source conference in Hong Kong, similar to COSCUP in Taiwan. This year it took place in HKSTP (Hong K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ur booth was in a glass corridor connecting the food court and the conference building. It was a brilliant idea to set up booths in the corridor, where people working in the science park may walk through it for lunch.

MozTW booth @HKOSCon2015
MozTW booth @HKOSCon2015

In our booth, we promoted Firefox, and Mozilla in general — an organization focus on freedom of choice, open standards and privacy. To accomplish this, we have a physical version of the #FoxYeah campaign which began right before HKOSCon. We have boards printed with reasons of using Firefox, and asked people to pick one they like most and take a picture with it. However, attendees tend to be shy in front of cameras; we had very few people who are willing to take a picture other than staffs.

Also, we showed off Firefox OS, one of the major projects in Mozilla. We let visitors know the potential of web technology by using our devices. Especially, as the mobile market is overly saturated, some people ask us what else Firefox OS can be applied into. We reply with the FxOS-powered UHD TV which just hit the market, and the ongoing Web of Things experiments from Mozilla Japan.

The booths along with us featured some interesting projects:

Sammy Fung, the organizer of the conference, had a lightning talk session talk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open source conference in Hong Kong, and we believe the renaissance of open source movements in this place has just begun.

You can see more photos from the tag on Flickr.

Author / Yao Wei
License / CC BY-SA-3.0 TW

2015年6月21日

Firefox 使用者類型研究(北美洲)

從 2012 年 10 月到 2013 年 2 月,使用者經驗研究團隊進行了史上最大的計畫:以北美洲使用者為對象,針對使用者型態進行的大規模研究調查。這不但是獨特且令人興奮的計畫,也彰顯我們優秀的團隊合作。(無論是使用者經驗團隊內,或與 Mozilla 的其他單位皆是)


一位參與者筆電上的 Firefox

研究目標

本專案的主要目標是根據他們的行為、態度、信念和動機來定義和描述使用者族群,我們將這些分類稱​為「使用者類型」(User Type),因為我們的重點放在使用者與產品及服務的互動和行為,而非行銷面向(我們也從這篇對類似研究進行後設分析的優秀論文中借用了「使用者類型」和「使用者分類學」等術語)。

除了定義使用者類型外,研究的另一個主要目標是,清楚地了解我們的使用者,他們是誰、他們如何使用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有了這些資訊,我們就可以針對人們實際使用我們的產品及服務的方式來設計產品及功能。 我們相信這些使用者類型,將幫助整個 Mozilla(不只是使用者經驗或產品團隊)做出決策、設定優先順序,為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指引方向。

我們選擇從北美開始,是因為我們團隊最熟悉這個市場。因為我們團隊主要位於北美,將研究限於美國和加拿大能夠節省交通預算,減少招聘及與第三方廠商合作的費用。

由於具有地域上的限制,我們將盡量避免將此結果套用到其他地區。然而,一些小型的後續研究指出,下列部分分類的特點,仍能套用在其他文化及其他瀏覽器的使用者上。

研究方法

我們的研究分為三個部份:

  • 找尋 24 戶地理位置及人口分佈顯著不同,並使用 Firefox 為主要網頁瀏覽器的家庭,進行晤談,於此研究中,我們試圖探索受訪者在行為、動機、態度及其如何成為 Firefox 使用者的關聯性,我們在多倫多、安大略、北卡羅萊納州的夏洛特和加州洛杉磯等地區周邊完成這些家庭訪談。
  • 針對類似 Firefox 使用者母群進行簡單抽樣,受試者人數為 45 位,邀請使用者填寫線上日誌方式收集簡短縱貫研究的使用者行為資料。
  • 以 1000 人為樣本的量化研究,試圖驗證前兩項質化研究的結果。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可劃分為我們先前研究的數個特質,並透過因素分析驗證這項結果,我們還能估計每個使用者類型在母群所佔的百分比。

身在定性研究的分析迷霧中

研究結果

Firefox 使用者類型

基於以上的量化研究,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的 Firefox 使用者(約九成)或多或少都能歸類成某個類型。雖然很多人擁有多重類型的特質,但這些使用者最後都能被歸納為於某種特定類型。少數使用者所表現出的特質則介於多種特質之間。

以下是我們找出的六種使用者類型,與其主要的相關屬性,包含:

  • 一段第一人稱的敘述,描述此類使用者的動機和行為
  • 該類型佔整體 Firefox 使用者的百分比
  • 與該使用者類型相關的人口統計數據

我們要特別感謝為每種使用者類型設計出下列圖形的 Zhenshou Fang

熱衷者

我熱衷於了解與採用新科技。我也喜歡自己解決技術問題。

屬性

  • 熱衷於新科技
  • 會自行解決遇到的技術問題
  • 想要掌控自身的瀏覽體驗
  • 很可能有自訂瀏覽器
  • 對新科技有自信
  • 在裝置間同步、傳送資料與媒體
  • 絕大部分經常上網
  • 很可能曾上大學或具有學士以上學歷
  • 偏向年輕的年齡層

忙碌蜜蜂

我的生活忙碌,希望科技能用就好。對於生活中科技背後的技術細節,我不感興趣。

屬性

  • 使用科技:網路就是一種「家電」
  • 忙於生活中的各種活動,不優先把時間用於網路中
  • 對於科技背後的細節不感興趣
  • 對於技術問題感到厭煩
  • 部分資料有跨裝置互動
  • 偏向女性
  • 偏向年長

中階經理

我對於科技感到自信與習慣,特別是排除問題。科技是我日常生活的重要元素,但在採用新科技我會先小心評估。

屬性

  • 對科技感到自信且習慣,但不熱衷
  • 工作、就學與生活都與科技完整融合
  • 能有耐心地對解決自身的技術問題
  • 採納最新的工具與功能,但會先做考慮
  • 可能使用手機、可能整合資料進手機
  • 多工且自訂化
  • 教育程度較熱衷者與魔法師為低
  • 常上線

堅定用戶

就算可能已經過時,我還是會持續使用確定能用的技術。我頑強抵抗更新現有科技,因為我相信「沒壞,就別修它」

屬性

  • 抗拒變化
  • 非必要下避免升級工具或技術
  • 偏好已知甚於未知
  • 在網路上花費的時間不連續
  • 可能擁有較舊的科技
  • 有限的行動裝置或智慧型手機使用率
  • 此類使用者年齡層分布較廣

長青樹

我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都不仰賴科技。對於使用科技我感到有些抗拒,因為我怕犯下無法更正的錯誤。

屬性

  • 對新工具與自訂化感到不習慣
  • 沒有網路也可能活得下去
  • 學習科技就跟職訓差不多
  • 同時使用老工具與新科技
  • 網路不是他們生活的重心
  • 在技術問題上仰賴他人
  • 教育程度較低
  • 年齡分布偏高

魔法師

我喜歡幫自己和別人撰寫程式。技術就是我的生命。

屬性

  • 軟體開發者或工程師
  • 對網路有非常準確的認知
  • 對安裝、使用與排除技術問題感到信心
  • 喜歡創造技術
  • 通常對 Firefox 感到高度滿意
  • 高度理解且熟練技術
  • 教育程度較高
  • 偏向男性

您覺得自己屬於哪一種類型呢?

原文 / Firefox User Types in North America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chiaoju、Irvin 翻譯 - Roger, petercpg, shadowcrow, BobChao 編輯

2015年6月15日

摩茲動手做(四)幫 Firefox OS 修 Bug 的第一步

摩茲動手做系列許久不見,第四集終於來了(三年了!)。本文的作者是交大資工的 Yu Wen Pwu 同學。Yu Wen Pwu 本學期以「幫 Firefox OS 修 Bug」,作為他的大一服務學習課程內容。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已經送了 6 個 Patch,也有三個 Merge 了!

幫 Firefox 修 Bug 不分年齡與經驗,歡迎大家一起來挑戰各式各樣的 Good First Bug。(歡迎大專院校老師們一同來推動,以貢獻自由軟體作為服務學習課程,請聯繫教育部自由軟體推廣中心


Firefox OS 所有的 bug 都是在 Bugzilla@Mozilla 平台上管理的。因此,第一步當然是先到 Bugzilla 認領一個您想修的 bug (建議從簡單的 good first bug 開始)。或者,您也可以在 Bugzilla 上建立一個新的 bug。

接下來,有一些前置作業要完成。請先在 GitHub 上 fork 它所屬的 repository,例如 Firefox OS 的前端 Gaia:mozilla-b2g/gaia。接著請回到您的本地端,執行以下指令: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username/gaia.git
$  git remote add upstream https://github.com/mozilla-b2g/gaia.git
$  # check if you have added 'mozilla-b2g/gaia' as 'upstream'
$  git remote -v

每次開始修 bug 之前,請記得從 upstream 抓取更新,使您的本地端 repository 保持在最新狀態。請執行以下指令:

$  git remote update
$  # do not use 'git merge upstream/master'
$  # use the following command instead
$  git rebase upstream/master

然後就可以開始修 bug 囉。為了維持簡潔明瞭的 commit log,您應該將所有變更提交為單一一個 commit。您可以參考以下指令:

$  git add filename
$  # your commit message should be in the following form
$  # Bug id - Description of your patch r=reviewer
$  git commit -m 'your commit message'
$  git push origin master

再次提醒您,如果您提交了超過一個 commit,請務必將其合併為單一一個 commit。您可以參考以下指令:

$  # show the commit history
$  git log
$  # n: the number of commits you want to squash
$  # please replace 'n' with any positive integer
$  git rebase -i HEAD~n
$  # into interactive mode
$  # step i. replace 'pick' with 'squash' except for the first line
$  # step ii. modify commit messages
$  git log
$  # now you should see n commits combined into a single commit

最後,請至 Mozilla 的 GitHub repository 提出 pull request。同樣地,pull request 的標題必需符合 "Bug id - Description of your patch r=reviewer" 的形式。這時系統應該會自動為您在 Bugzilla 上新增一個 attachment,其檔案名稱即為該 pull request 的網址。請在 attachment 上指定 review flag 給相關負責人。

負責人檢查過您提交的程式碼後,請到 Bugzilla 為該 bug 新增一個 keyword "checkin-needed",讓系統自動處理您的 pull request。現在就只要等候您的 pull request 被 merge,然後再前往 Bugzilla 將該 bug 的 status 變更為 RESOLVED FIXED,就完成囉。

如何測試 Firefox OS?

Firefox OS 的架構分為:Gonk > Gecko > Gaia。Gonk 是系統核心,以 Linux Kernel 為基礎。而 Gaia 則是 Firefox OS 的前端,完全採用 HTML、CSS、JavaScript 等網頁程式語言來撰寫。要測試 Firefox OS 最簡單的方法是直接在 Firefox 瀏覽器上模擬。您只要開啟 Firefox,點選右上角的開啟選單 > 開發者 > WebIDE,選擇一個 Runtime (若選單中未出現 Firefox OS,則需先安裝一個 Firefox OS 模擬器),就可以直接執行 Firefox OS 囉。

原文 / 網頁設計微筆記: 12.5 參與 Mozilla Firefox OS 開發的流程
作者 / Yu Wen Pwu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

2015年5月1日

前進吧,摩茲巴士!Web 工廠的遊牧之旅

在 2013 年 9 年 19 日,Mozilla Japan 宣布 MozBus Project (摩茲巴士)計畫正式啟動。

編按:關於本計畫一年半來的成果,歡迎查看 MozBus 計畫網站

以下是這項計畫的目標:

  • 在任何時間、地點與情境下向一般民眾推廣 Web 知識
  • 研究以 Web 作為災害防治基礎建設的應用
    • 在災難發生時,應用巴士上的車載網絡
    • 預計這個災害防治基礎建設計畫將擴大到全亞洲,而 MozBus 將成為計畫的網絡和資訊中心樞紐
  • 舉辦各種巡迴工作坊
    • 使用 Webmaker 來教導「Web」
    • 舉行網頁和自造者(如雷射切割)工作坊
  • 建置資訊技術教學相關材料
  • 在 Web 的使用、體驗和建構上找尋新的可能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與來自各個領域的企業和組織合作,推出 MozBus 計畫,協同來自各單位的輔導員 (Mentor) 共同進行研究、執行上述的活動。

MozBus 車上設有一台發電機、網絡設備、電腦以及其他必要設備;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之下,都能夠隨時運用。藉此,我們也降低了舉辦 Webmaker、網站和創作工作坊等活動的硬體要求。

隨著巡迴工作坊的舉辦,我們期望能開展各項研究和開放實驗專案,並以以公開與共享的方式展現計畫成果,讓其得以被重複使用。

為了維持公正與公開,這些專案將會在 Mozilla Factory 的組織架構之下執行。管理和研究所需要的花費和設備費用,將由出資贊助及參與計畫的企業負擔。

目前,以下大學、研究機構以及企業已參與 MozBus 計畫,包含(截至 2013 年 9 月 19 日):

  • 慶應大學 SFC
  • 日本 OpenStreetMap 基金會
  • 日本國立天文台(The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of Japan)
  • IPSTAR
  • Cisco Systems

MozBus 由 Mozilla Factory 社群共同設計。我們希望透過 MozBus,提供大家體驗和認識 Web 的機會,探究與型塑 Web 的更多可能!

原文 / MozBus Project (en) — Started MozBus: a nomadic Web factory
刊載日期 / Sep 20th, 2013

φ 交大服務學習 chiaoju、mulnihsu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5年3月27日

新版 Firefox 設定頁網味十足

另外一個很棒的 Firefox 改變就要來了!

到目前為止,「Firefox 偏好設定」的長相一直是一堆累贅的視窗組成,幾乎沒可能在其中找到想要的設定。這是典型的軟體問題:隨著程式增加新功能,相關的設定直接加進原本的介面,讓已經很複雜的設定介面隨之膨脹,變得更加複雜。


這個亂七八糟的東西,就是現在的 Firefox 偏好設定介面

終於,新的契機來了!

Firefox UX 團隊興奮地向大家宣佈,全新的美麗設定頁面,已經成為 Nightly 版本的預設值,很快就會在釋出版中出現了。在這個新設計中,有一致的視覺元素、精進的資訊架構,所有的東西都在內頁中呈現,不需另開視窗。


新的 Firefox 設定頁

為什麼把設定放在內頁中,不另開視窗很重要呢?

  1. 跨裝置的一致性:使用內頁呈現,讓我們不再需要仰賴裝置繪製獨立的對話框與視窗。這對平板與手機來說格外重要,因為要在上面很難進行視窗管理。今後,Firefox 行動版的使用者在使用桌面版時,就會看到熟悉的介面,反之亦然。

  2. 跨系統的一致性:Windows、OSX 與 Linux 處理新視窗與對話框的方式都不一樣,這表示在不同的作業系統上,設定頁的使用體驗也不同。在 Firefox 內繪製設定頁,我們可以讓不同系統呈現一致的視覺體驗。

  3. 與網路的一致性:某方面來說,瀏覽器就是網路的門戶。如果表現得跟充滿對話框的傳統應用程式一樣,就太落伍了。用網頁做設定頁的優點,讓使用者不需在現有分頁之外另開視窗,而破壞體驗。

  4. 可擴充性:不被小小的浮動視窗限制,意謂我們可以創造更豐富的客製化體驗。附加元件管理員已在先前轉換成內容頁面,讓我們得以實驗更豐富的使用體驗。同樣的,請期待偏好設定畫面上更多的創新設計應用吧!

未看先回:是的,下一步就是在設定頁上增加搜尋功能。為了能讓你精確的召喚出想要的那個選項,而無須「學習」我們的介面,這是一定要的啦!

在此特別感謝資深視覺設計師 Michael Maslaney,它是變色龍專案的先鋒,制定此次改版的風格指南。另外感謝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學生 Owen Carpenter、Joe Chan、Jon Rietveld 與 Devan Sayles,他們在 2012 年 5 月提出了獲獎內頁偏好設定設計初版

原文 / Firefox’s Redesigned Preferences Feel More like the Web | Mozilla UX
作者 / Jennifer Morrow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刊載日期 / 2014/5/23

φ Mika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5年3月20日

究竟…結果出爐了

數百萬人參與了「我們想要的網路」投票活動(一張票,一世情;感謝支持!),表達你們認為網路的未來最重要的是什麼事。

結果已經出爐…排在首位的是隱私保護—對我們而言這特別重要。事實上,這是我們的核心價值之一。

我們不只相信你擁有在線上保有隱私的權利,同時我們還捍衛它、並持續不斷在 Firefox 上打造創新的功能,幫助你保有線上生活的控制權。

關於 Firefox 如何保護你的隱私,立刻了解更多

原文 / The results are i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刊載日期 / 2014/7/17

φ Yingui Chen 翻譯 - Wildsky、Irvin 編輯

2015年3月18日

(大概是) 好事一椿… Metro 介面 Firefox 開發再度延宕

編按:本文刊載於 2014 年 3 月的 The Mozilla Magazine 中。MozLinks 正體中文版目前人力不足,積稿如山,在此誠徵有志成員加入編輯團隊

為 Window 8 作業系統特別開發的 Metro 介面 Mozilla Firefox,正式釋出的機會看起來微乎其微。Firefox 副總裁在 Mozilla Future Releases 部落格的一篇文章中說明原因。

Firefox 副總裁 Johnathan Nightingale 日前表示,已要求工程師和發行經理暫緩釋出 1.0 版的 Metro 介面 Firefox,因為「釋出可能會是個錯誤」。根據副總裁的說法,Firefox Metro 釋出預覽版僅有約 1000 個活躍測試者,但全球每日都有數百萬個活躍用戶使用 Firefox 的其他開發測試版本。這個現象讓 Mozilla 重新考量 Windows 8 與 8.1 的 Metro 介面版 Firefox 是否真有廣大的需求。

IE 作為 Windows 的預設瀏覽器,和 Google Chrome 一樣具備 Metro 模式。然而,在單一作業系統中同時推行兩種不同的使用介面,也引發各界爭議,據傳微軟已計畫在明年度的某個時刻,將開發主力轉移至「Windows 9」上。(編按:目前已公佈新版 Windows 將會是「Windows 10」,跳過「9」)

Mozilla 表示,雖然 Metro 介面版需求鮮少,但一旦正式釋出,還是得盡力修補錯誤及其他問題。由於用戶這麼少,我能想見為何繼續開發將會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無怪乎開發團隊決定終止,並著重在改進桌面版與 Android 版的 Firefox 上。

Google Chrome 的 Metro 模式則具有不同的目的:讓民眾熟悉 Chrome OS 以網路為核心的介面(雖然沒有網路的情況下也能使用)。這麼一來,民眾就能在購買 Chromebook 前先一探究竟。Google 透過 Windows 8 宣傳 Chromebook 使用體驗,所以即便需求量少,開發 Metro 介面還是有利於 Google。

Mozilla 的情況則不同,我賭 Metro 介面版的用戶會超少,而且除非 Mozilla 持續除錯、改善瀏覽器,不然難保還會招來一堆批評。趕緊對外說明 Mozilla 不感興趣的原因,然後塊陶是個更好的抉擇,Firefox 的副總裁就如此進行了。

至於程式碼就留給有興趣的開發者們傷腦筋吧。不論 Mozilla 未來會不會因為用戶增長而改變心意,至少目前看來,較合邏輯的結論是— Metro 介面的 Firefox 不會釋出了啦。

你同意 Mozilla 任務應當著重在可接觸到較多用戶的產品上嗎?

原文 / Mozilla Firefox for Windows 8 "Metro" gets delayed again; Probably for good - The Mozilla Magazine
作者 / A.I. Sajib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Cheng Yi Liu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5年1月31日

Firefox for Android 的兩個新功能

我們很高興的在此公佈兩個超棒的 Android 版 Firefox 新功能:

  1. 家,甜美又能任意裝潢的家
    以您喜歡的方式安排您的首頁。新增最愛的面板到您的首頁,選擇您預設的面板、或隱藏不需要的。

  2. 快速分享按鈕
    現在您只需要輕輕的按一下分享按鈕,就可以透過您最愛的社交應用程式,快速又容易的分享網頁。(編按:而且 Firefox 還會記住你最愛使用的服務,並放到選單的最上方!)

請確保您已擁有最新版的 Firefox Android 版,或現在就立即下載。這樣,您就能享受一切最新的功能!

原文 / Two new features for Firefox for Android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歐西里斯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5年1月23日

Firefox 附加元件下載突破四十億次啦!

正因有這些令人讚嘆的附加元件,「客製化」成為許多人選擇 Firefox 作為獨立瀏覽器的理由。數字會說話:

  • 有 18,000 個附加元件可供使用
  • 有 369,000 個佈景主題在藝廊中等著你
  • 自 2009 年統計起,捐獻給開發者們的金額已達兩千萬台幣(USD $634,000)
  • 附加元件下載突破 4,000,000,000,四.十.億.次!(大聲歡呼)

多麼「個人化」!在此我們不只為貢獻心力開發超讚 Firefox 附加元件的人歡呼,也要為使用這些附加元件的你們歡呼。今天就來看看最新的附加元件,然後替你的 Firefox 加上一些厲害的功能吧!

原文 / Firefox Add-ons Hit 4 Billion Downloads | The De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Wildsky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5年1月7日

重修 Mozilla 資料隱私原則

對於資料運用透明化的承諾,是 Mozilla 的核心特質。我們設立的「資料隱私原則(Data Privacy Principles)」中,清楚的傳達了這份信念。這份在 2011 年首度釋出的原則,是 Mozilla 宣言 的補充資訊,作為我們處理資料時的指引。

今年稍早,我們重新檢視了這份原則,也邀請 Mozilla 跨部門的成員與公眾提供意見。我們將在此公開新版的 Mozilla 資料隱私原則。

這項更新反應了 Mozilla 內外的改變。自 2010 年以來的四年間,Mozilla 成長、發展出過去未有的新產品和服務。在 2014 年的 Snowden 事件後,公眾對於使用者掌控與透明化表達的強烈要求,也成為我們重新檢視產品和與隱私政策的契機。

Mozilla 資料隱私原則,將持續在創造產品、發展服務、管理用戶資料、挑選合作夥伴並與其互動時,作為我們的指引,形塑我們的公開政策與倡議行動。

Mozilla 的五個資料隱私原則為:

沒有意外
以透明與益於用戶的方式使用與共享資訊。

使用者掌控
提倡及運用最佳的典範實務作法開發產品,讓使用者得以掌控他們的資料與線上體驗。

有限資料
只收集需要的資料,盡可能的去身分識別化,並在不再需要時刪除。

合理的設定
在安全性和用戶體驗間取得合理平衡。

深度防禦
維持多層次的安全防護機制,其部分需可被公開驗證。

結合 Mozilla 宣言,當我們為使用者和網路奮鬥時,這份原則將持續指引我們的作為。為維持網路的自由和開放,我們透過透明化及給予掌控權,將使用者置於中心;透過限制資料的收集、合理設定以及強力的防護,將使用者可能遭遇的風險降至最低。

原文 / Mozilla’s Data Privacy Principles Revisited | Mozilla Privacy Blog
作者 / Denelle Dixon-Thayer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張瑞明、Irvin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