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zilla Links 中文版自辦投票開催!話說 Firefox 3 即將推出,這回少不了又有個 Party 啦!針對社群及愛用者的部份,MozTW 正在徵求相關的意見,你的意見呢?什麼樣的社群聚會吸引你參加?
投票期間是今日起至 12/07 中午止,可複選,如果沒有你想投的選項、歡迎回應此文,告訴大家你的想法。快到 Mozilla Links 中文網站投票吧!
Mozilla Links 中文版自辦投票開催!話說 Firefox 3 即將推出,這回少不了又有個 Party 啦!針對社群及愛用者的部份,MozTW 正在徵求相關的意見,你的意見呢?什麼樣的社群聚會吸引你參加?
投票期間是今日起至 12/07 中午止,可複選,如果沒有你想投的選項、歡迎回應此文,告訴大家你的想法。快到 Mozilla Links 中文網站投票吧!
Joey Minta 在 11/27宣佈開始發展新專案,將讓 Thunderbird 的擴充套件更容易開發。這項專案名為 STEEL,地位相當於 Firefox 3 的 FUEL、讓套件開發人員更容易獲得程式的基本元件,像是帳號、郵件信箱、RSS訂閱、新聞群組、郵件地址簿...等。
這些通常要學會特定語法才能使用的程式元件,有了 FUEL 及 STEEL 將會方便許多。如此一來,開發人員就可以專注在那些他們想要新增的功能上。此外,它還可以幫助確保以最有效的方式執行任務,減少造成記憶體外洩或安全性問題的可能性。
日前 Mozilla 將 Thunderbird 分割為獨立的通訊分公司,此分公司的執行長 David Ascher 對這個開發專案十分看好,認為這可活絡 Thunderbird 的擴充套件生態系統。(不過話說... 這新的通訊分部到底要叫什麼名字,怎麼這麼久還沒決定好啊? =.=)
隨便哈拉一下:雖然我們知道 FUEL 是 Firefox User Extension Library 的縮寫,不過不要太費心去拆解「STEEL」的意思了,Joey Minta 說這個詞是他放假時在飛機上盯著前一排座椅的椅背長達五分鐘後想到的... (抖~)
(alicekey 翻譯,柏強編輯)
來唷,來唷,限量大拍賣!「創用 CC」在英國的「iCommons 計畫」決定於募款活動中拍賣一隻超可愛的 Foxken 絨毛玩具,截至目前為止在 eBay 上競標的價格是 50 美元(約合新臺幣 1600 多元)。
Foxken 是 Mozilla Japan 的吉祥物,目前拍賣的是 20 隻限量版中的第 13 隻;數量稀少,要買要快!這場拍賣只到 12 月 1 日;各位拍賣達人們請擦亮你的雙眼,敲爛也要在 eBay 上戰到最後一刻呀!
不過,這個拍賣是否降低了 Mozilla Store 開賣 Foxkeh 玩偶的可能性?除非有什麼其他的花招,不然先限量之後再來做個千百隻,不是很不公平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風痕影翻譯,柏強編輯)
年輕人,你這麼好奇,是不是很想搶先試試 Firefox 3 在介面上的新功能?其中一項眾所期盼的功能是,整合在上下頁按鈕中的瀏覽歷史,用以取代獨立的歷史功能表,有點類似 Internet Explorer 7。這正是以下這個擴充套件的功能。
Unified Back/Forward Button 是由 zeniko 開發的 Firefox 擴充套件。它會把上一頁和下一面按鈕替換成單一按鈕,按下時會以獨特的分頁歷史選單,顯示出目前分頁之前與之後瀏覽過的網頁。
既簡潔低調,也沒有選項可調整;這個擴充套件提供了更流暢的分頁瀏歷史,讓預設的工具列佈局更加輕巧,這兩個理由讓它成為新版本的預設界面。
想試試嗎?立刻到 Mozilla Add-ons 安裝 Unified Back/Forward Button 吧!
(Chitsaou Yorkxin 翻譯,Irvin 編輯)
新的佈景主題大概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改進吧,不只讓它與支援的作業系統(Mac OS X, Linux, 以及 Windows XP 跟 Vista)有更好的外觀整合,也有一些實用的改進,例如合併的上一頁與下一頁按鈕、圓形且較大的上一頁按鈕、在網址列的網站按鈕及其他實用的按鈕。
DOM Inspector
若你從未聽過 DOM Inspector,或是你直到現在才聽過它,那你就不難理解為何開發團隊們要將它從安裝檔案中移除了。
雖然它是個很好用的網站開發工具,不過你也知道,只有開發者才用的到它阿。若你真的需要它的話,那你一定知道要去哪裡下載這個擴充套件。目前 Windows 底下的安裝檔案比 2.0.0.9 版足足大了 1MB,將這個工具移除的話,多少也能幫安裝檔案減個肥。另一個原因則是開發者們希望將它從複雜的 Firefox 開發工作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擴充套件。
不過這也還不確定啦,畢竟還有許多因素需要考慮,例如如何讓原有的使用者升級之類的。
網址列大幅改進的網址列將會變得更簡潔明瞭。由於在 tracking bug 提到的辨識力問題,現在網址列自動完成清單裡頭的項目將會以兩行的方式呈現,第一行是網站的標題,而第二行則是網站的網址。此外,隨打隨找的功能會將符合你正在輸入的字串部份以高亮度的方式顯示,讓你一眼就能夠發現它。
會有華麗的分頁切換特效嗎?卡難啦!如果我們能在 Beta 1 的時候見到它的蹤跡,就算是一點點影子也好,那我們才有機會在正式版見到它。不過照現在的情況看來,除非它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不然是不可能了。如果你真的很喜歡這個酷玩意的話,安裝套件吧!
原生的 audio/video 支援。另一個讓人滿心期待卻又很可能落空的新特色就是對 Ogg Vorbit 以及 Theora 的 <audio> 與 <video> 標籤的支援。這將會對 2008 年多媒體的流通造成很大的影響,不過看來我們得再多等一年了。
Firefox 帶來這麼多新功能,想當然需要多點測試時間。Beta 1 距離正式發行的日子可能還有「一大段」距離,不過別灰心,到時候你一定會認為這些漫長等待都是值得的 :-)
「頻道」是 Miro 裡的重要概念,網路影片皆由此而來,接下來我們則從 Miro Guide 裡找一個頻道來看看。
首先我們點選頻道區中的 Miro Guide,內容區便會顯示 Miro Guide 畫面:
接下來我們就來訂閱一個與台灣有關的頻道,首先在方才「2」的搜尋欄裡打上「Taiwan」後按下 Enter,接著你會看到有幾個符合這個關鍵字的頻道:
收藏成功後,我們點選頻道區中的「Big in Taiwan」,內容區的畫面會變成這樣:
一旦你訂閱了頻道,Miro 就會定期檢查該頻道是否有新的影片可以下載,這項「定期檢查」必須要你保持 Miro 開啟才行,所以在安裝時 Miro 才會問你「是否隨系統一併啟動 Miro」。如果你剛才按了「No」而現在後悔了,可以到「File>Options」中的「General」分頁勾選「Automatically run Miro when I log in」,則下次 Miro 就會自動啟動了。此外,檢查頻道新影片的頻率也可以在 Options 裡調整。
點選某頻道後,在畫面右上角的「SETTINGS」可調整此頻道的部份設定:
而訂閱了許多頻道之後,連同 Miro 預設的頻道混在一起必定讓你的頻道區眼花撩亂,我們可以刪掉一些用不著的頻道。當然,在這裡可不會叫你到每個頻道的「SETTNGS」裡去點選「Remove this channel」,事實上好好善用「Delete」鍵就可以了:
如果需要額外的頻道資料夾,可以從選單的「Channels>New Folder…」來新增,然後把頻道「拖」進去就行了。
訂閱了許許多多頻道之後,你可能會擔心下載的影片把硬碟塞爆、或是一次下載太多影片嚴重拖慢網路速度,這些問題其實在 Miro 的「File>Options」裡都有相關設定,請自行參考。
在 Miro 裡看完的節目到哪裡去了呢?它們仍然存放在「Library」中,你想看的時候依然能去那邊找。不過這麼一來就有另一個問題:萬一這樣無止盡地下載新節目,總有一天硬碟會爆滿;另外,看過一次便不再看的影片,也無形中造成了硬碟空間的浪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Miro 有另一種「期限」的概念:每當觀賞完某段影片之後,Miro 會幫你保存這段影片 6 天;期限一過,Miro 就可以自動幫你刪掉。
Miro 原先會為你保留看過的影片 6 天,不過這個設定可以修改、且各個頻道的影片期限也能有所不同。頻道的影片設定剛才已經看過了,而整體預設期限則可在「File>Options」中的「Disk Space」下調整。
Miro 也可以幫你管理電腦中既有的影片,所以三叔公孫子生日、阿姨結婚、小女兒畢業典禮這些影片就都交給 Miro 吧!當然,你必須得告訴 Miro 影片放在哪裡:
這類的「資料夾頻道」與一般頻道沒有太大不同,只是裡頭的影片都不會過期(也應該如此),並且沒有網路分享功能。
首先,大家會發現的最大、最大的已知問題,就是...
X!居然沒有正體中文版!
知道了知道了,我們會鞭策 moztw.org 的!以下編譯自官方的版本資訊,一樣感謝 Nelson 協力翻譯:
Firefox 3 Beta 1 已經正式推出,以下是此版(之於 Fx 2)的新鮮事,感謝 Nelson 協力翻譯:
Firefox 3 Beta 1 以新版 Gecko 1.9 網頁佈局引擎構成。研發此全新的引擎耗時 27 個月、更改了近兩百萬行程式碼,亦改善了超過一萬一千個大小問題。Gecko 1.9 為提升效能、穩定度、正確性,重構了部份程式架構,因此 Firefox 3 更加安全、更 容易使用、自訂更輕鬆,同時提供許多給網 頁及擴充套件開發員的內部修改。
更完整的非官方 Firefox 3 修定項目(及瑕疵編號)列表 請參考 Burning Edge 網站。
小白,我也好想要有個膠帶啊!
你知道你可以透過熱鍵快速切換 Firefox 的分頁嗎?只要按住 Ctrl 鍵(在 Mac 底下則是 Cmd 鍵)再按數字鍵就行了。
要切換到第一個分頁,就按下 Ctrl+1,第二個分頁則是 Ctrl+2,依此類推你可以一直快速切換到第八個分頁。Ctrl+9 比較特殊,它會切換到最後一個分頁。
聽起來不錯,不是嗎?不過在實際操作的時候你會發現,要一眼就確定某個分頁在第幾號位置並沒有那麼簡單,我們得花時間去數看看某分頁排在第幾號位置,這就與我們使用熱鍵的初衷相違背了:熱鍵是為了讓我們節省時間的!何不試試由 Chris Gaunt 所開發的 Fancy Numbered Tabs 套件?這個套件會將分頁標籤上的關閉按鈕取代成數字圖示,如此一來你就可以一眼看出該分頁在第幾號位置了。你當然也可以藉由按下這個按鈕來關閉分頁。
除了每個版本一次的大型活動外,MozTW 社群的實體活動其實不太多,但這兒就有一個:明天 (11/17) 13:30,Josesun 會在伯朗咖啡北科大店為大家介紹 Mozilla 在地化專案。歡迎有興趣的朋友過來聊一聊 :) 請見 Mozilla Taiwan 的討論區文章。
特別聲明:這場一點都不技術,來的人彼此也都超不熟,不要害怕!! XD
Miro 可以視為是「附加了網路相關功能」的影片播放軟體。中文版還沒完善前,為了說明方便,我們先來「約定」一下 Miro 各部份的名稱,以茲識別:
先隨便挑個影片來下載試試:
下載的影片會放在頻道區的「Library」,點選後內容區就會把目前的影片都列出來;頻道區「New」後的綠色數字框表示還沒看的新影片數量。該影片的縮圖會顯示綠色播放鈕,點選後就可以播放。
播到一半萬一有事想暫離,除了可以點選「暫停」之外、直接關掉 Miro 也可以:Miro 擁有播放進度的記憶功能,下次再播放時會自動從上次跳離的地方繼續播放。這個功能很方便,不過如果你就是想每次都重新播放,那麼可以在偏好設定中調整。
註解:
共享文化基金會 (PCF,Participatory Culture Foundation) 釋出了最新版本的 Miro 1.0。Miro 是一個開源的影片播放程式,他同時包含了影片播放及創作、分享影片的功能。
Miro 的使用者介面使用了 Mozilla 的技術,目前釋出的版本有:Windows (32MB)、Mac OS X (16MB) 以及 Ubuntu (Fedora、Debian 和 Gentoo 版本會跟進)。
中文版的部份,小道消息指出應該已經翻完了,但是目前看起來半中半英的 orz 有必要再確認一下。
假如你喜歡這個軟體,而且希望支持他發展,可以在 Miro Store 買一件T恤 (註:不知道在台灣能不能買?)
Miro 1.0 launch press release 有更多詳細資料可參考。
Mozilla 的社群行銷網站「Spread Firefox」目前正在測試新版面設計,新的 SFX 依然以 Drupal 為後端的平台,但一進去可有大大的不同!
SFX 出現的原意是要結合社群的構想,讓好的點子冒出來。不過目前的設計上會導致每個社群專案並不容易被注意到 -- 啊就被大家的文章湮沒啦!所以,新版改以社群專案為主角,有大大的「Featured Project」,協助各推廣專案凝聚社群力量。
新版的首頁看得出來非常以社群專案為重點,頁面上各處的連結幾乎都是社群相關的頁面,而註冊過的使用者也非常容易就可以建製新的內容。可以建製的文件還包含專案、活動,非常方便就可以讓社群公佈他的訊息。
網頁整體的設計上都很不錯,除了首頁感覺有些花之外、網頁整體的配色還蠻協和的。不過,文字排版卻讓人有點陽春的感覺,這就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還在 beta 的關係。另外用頁面似乎超過 1024 點寬,結果會跑出橫向捲軸(見擷圖),但是也有人沒這問題;網頁 Render 也有部份錯誤,造成背景圖差 1px,搜尋欄前的留白不夠… 等等狀況,這些問題應該在正式上線前會解決吧?
另外特別要提出來一點是,新版 SFX 非常的以社群、使用者的內容為重心,相對的在頁面上產生不少的外部連結,而且比例有點高,不過SFX目前的設計並沒有特別將站內和站外連結標示出來,這點讓人有些困擾,因為一些看起來像是站內連結的一點下去卻被帶到站外了 : /。
雖然 SFX 是 Mozilla 專案擅用社群行銷資源的一大特色,不過,它搞不好也是 Mozilla 裡最將英語本位現象表露無遺的網站,即便現在換了版面、設計上有所謂的「國際專區」,卻依然都是英文。這點比起來 Creative Commons 的新網站就比較有意思,刻意放任各種語言「流竄」。日本方面曾經做過 SpreadFirefox.jp 網站,但不是很熱,而且個人覺得每個團隊的點子應該都在公開的地方展現 (即便語言不同),才有交流的意思。anyway 希望未來有機會朝這個方向邁進。
你可以前往目前的測試區查看新的版面,有什麼建議也可以到 SFX Beta 2 feedback 提出。
Powered by ScribeFire.
在 Firefox 3 的眾多新增功能中,有個功能能夠顯示目前開啟分頁的縮圖。這個功能目前要安裝由 Dão Gottwald 製作的擴充套件來使用,但在未來有可能會內建在 Firefox 3 裡頭。
首先,這個功能取代了「顯示所有分頁標籤」的按鈕的 — 按了之後會出現一個黑色區塊,顯示所有分頁的網頁縮圖;目前分頁的縮圖會較大。使用者可以藉由縮圖辨識分頁,也可以藉由輸入分頁的標題前幾個字母來過濾想要的分頁。
用 Ctrl+Tab (Mac 上面是 Cmd + Tab)切換分頁時則會出現黑色的分頁切換列;除了顯示網頁縮圖外,還會顯示網站的圖示供使用者辨識。
從以下的螢幕截圖可以發現,目前選取的分頁並不是放在中間,而是放在偏左邊的那格。這有點不符常識,但以讓使用者同時看到更多 (比較有可能) 還沒看過的分頁。
社群成員 Alicekey 身先士卒測試之後,發現在分頁的排列順序並未照著瀏覽器的標籤列,完全是亂的;且本來的方式,在速度上 (編:以及效能使用上) 還是佔了優勢。但無論如何,想試用的朋友還是可以到 design-noir | Mozilla | Ctrl-Tab 安裝來試試看 (fx3 only)。
(timdream 翻譯,Alicekey 測試,柏強編輯)
Powered by ScribeFire.
一個倒楣的人,不小心踏進了一個佈滿視窗炸彈的網頁。幸好,他毫髮無傷的逃出了雷區,因為他用的正是 Firefox !看起來網頁的作者並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放了一個很臭,很臭,很臭的…臭蟲。我試著開啟那個網頁,目前 Firefox 已經幫我檔下了 100,000 個以上的視窗炸彈。(編:該網站目前已經連不上了...)
下圖是幾分鐘前做的截圖:
SeaMonkey 的主要開發者 Robert Kaiser 日前發表了對下一版改良重點的提案,最受矚目的幾個項目便是改良 SeaMonkey 的擴充能力、自訂工具列及與作業系統更搭配的新佈景主題。
另一個主要的更新是建立自動且更方便的更新系統,就像 Firefox 的自動更新一樣。目前來說,SeaMonkey 的使用者仍然必須下載整個安裝檔來取得必要的功能修補,而且 SeaMonkey 的安裝檔可是 Firefox 的兩倍大啊!我們實在可以大聲鼓掌歡迎這項改進。
雖然 SeaMonkey 2 必定會在 Firefox 3 之後才出爐,但許多工作已在進行中,好比最新的 pre-Alpha 版已經換了個不同的佈景主題。
豆知識:你知道嗎?其實 Sea-monkey 是豐年蝦!
(Ryan 翻譯、柏強編輯)
Mozilla 在中國的分公司 Mozilla Online CEO 宮力博士在 ICOS 2007 發表「Mozilla、開放源碼及網路未來」演說。首先他介紹 Mozilla 在重人面前的不同面向(例如軟體、開源專案、非營利組織、公司等等),接著說明社群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宮力說,Mozilla 的目的並不是要與誰對抗,而在於提供網路上的選擇:因為微軟的 IE 過分壟斷造成創新停滯、所以提供另一種選擇;有朝一日,若換成另一家公司的產品在網路界造成過分壟斷,Mozilla 也會試圖提供另一種選擇。
會中也提到了 Mozilla 宣言(正體中文譯本)。宮力表示,基金會不是為股東工作的公司,那麼推動他們前進的必然是某種態度,在此即為 Mozilla 宣言。宣言中的要點亦是開放,並認為網際網路的發展與開放精神為必然相關。
發問時間中,由於明年將推行 ODF 進入公文標準,軟體自由協會的洪朝貴老師問到關於內建 ODFReader 的事情。宮力表示,正體中文的版本市場大致上就是台灣,所以這一項是有機會可以討論的。
這場演講的投影片可在此下載。